梁小燕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南枫小学 广东 韶关512023 )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正是学生建设基本思想道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展开探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在当前小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学科目,小学语文课文中所选取的课文也包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就成为了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通过语文课文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拥有良好习惯和素养的全才。笔者将立于小学语文多年教学经验,结合立德树人教育思维总结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培养学生良好三观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未形成属于个人的主观意识思维,所以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个人良好的思维观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力度,树立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从课文出发认识社会,学会人际交往方式,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立德树人教育思维,约束学生日常行为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处于从幼儿逐渐过渡到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性格天真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小学生也缺乏对自己的约束管理能力,拥有较强的破坏性,对于好坏事物的认知并不完善。所以学生无法有效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生活上自理能力不强,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在小学语文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建立自己的思想道德,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
相关事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立德树人教育思维,强化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耐心长期对学生加以指导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发展中避免误入歧途。但是教师无法二十四小时全程跟随学生,学生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校园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对于自己教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认可教师的管理方法,配合教师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即可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还能够通过课文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修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符合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合理的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应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综合效果。
(一)结合现实生活,培养生活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诸多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当利用课文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让学生的生活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升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例如在《慈母深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其主要内容讲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但是单纯依靠课文的文字讲解,就想要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情深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教师应当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爱的表现。教师可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大家每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钱?”“同学们去看过自己父母的工作场景吗?”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习惯,所以很少会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而每个月零用钱也是不固定的,一般是没有了就跟父母要。
此时教师可以留下生活化作业:“同学们回家后去参观一下父母的工作场景,并且每个月计算一下自己零用钱要花多少。”随后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分享大会,让每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并讨论:“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零花钱?父母赚钱是容易还是艰辛?”学生通过个人所见所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母爱拥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在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提升了学生对亲情的认识,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孝敬父母。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一项课后任务,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顿饭、泡一杯茶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亲情感受。
(二)结合个人情感,加强道德建设
小学语文课文选择相对讲究,课文内容包含丰富的文学探究价值,才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以学生想要牢固语文知识,就必须要通过语文课文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处事方法,为学生建立思想道德底线和道德标准,才能够为学生理解丰富的人生哲理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为廉颇与蔺相如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处处对廉颇隐忍谦让,虽然看似是一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小事,但是在实际上却展现出了交友的哲学以及蔺相如对国家安危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借助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索性问题,如:“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处处忍让?在知道原因后,廉颇为什么要采用‘负荆请罪’的方式向蔺相如取得原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本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很快就会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朋友之间应当相互谦让,如果发生矛盾,应当总结矛盾原因并解决矛盾,而非大打出手或者相互辱骂。同时教师还应当将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思想感情方面的升华。在完成本篇课文教学后,可以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说一说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朋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谦虚待人,懂得以大局为重,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三)结合教学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能够进一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引导以外,还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以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道德思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得以抒发,还能够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文章内容讲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单纯依靠课文内容,学生很难全面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此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来到本地区周边的垃圾处理厂,让学生看一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各项垃圾问题。随后再带领学生来到风景区去参观本地区优美的风景,这样学生对比垃圾场与风景区将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对比,从而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植树节期间带领学生参加植树,让学生通过个人劳动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观念。
(四)结合实际案例,增强爱国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都相对不高,学生对于国家的认识不足,缺乏爱国情怀。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相关课文,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以《火烧圆明园》这篇课文为例,其主要内容讲述了我国清朝末年国力衰弱,被外国列强侵略,并火烧圆明园的悲惨事件。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毁灭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讲解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到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利用当前国际中的巴以冲突事件,让学生观看普通百姓家被轰炸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且强大的国家,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从而明白到只有好好学习,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可以让祖国和家人免受威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立下了“努力学习,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
结束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综合教学科目,十分适合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渗透,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该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渠道,改变学生思想品德状态,让学生成长为一名拥有良好思维感官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明明.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5):52-53.
[2]马双琴.简谈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23-24.
[3]周海超.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吉林教育,2019(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