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 黄言芳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生词
        黄言芳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第一中心小学      354402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生词,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黄金时期,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阅读意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最终完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小学生的阅读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措施,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现阶段,由于小学阅读教学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再加上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并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飞速发展,传统古老的观念已经被社会所抛弃,当前社会需求的是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小学教育是学生初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语文学科也是学习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学科,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让学生获取更多语文知识,从而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跟随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脚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积累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文教师的合理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深入感受课文中所蕴藏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学生积极自主的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并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不能忽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只是在教学中简单的引导学生读书,而是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2]。

例如,在学习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文阅读教学时,文章描写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每名学生在阅读时必然会有不同的喜爱之处。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一段文章中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并且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学生在解释完文章内容后,有表述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身选取喜爱的段落进行理解,比教师逐一讲解文章内容更有效果,通过学生自行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掌握更扎实的语文知识,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阅读特点,让学生自行选取喜欢的阅读方式,如,齐声朗读、自行阅读、分角色阅读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来提升自身阅读水平,从而形成独特的阅读习惯。
(二)调整教学结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年龄特征,适当的调整教学结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由于内容枯燥打消了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这一课文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放映一些黄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文、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加强阅读的情感渲染,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还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能够明确课文阅读的意义与价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师要在阅读前设置相关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并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4]。例如,在学习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文时,教师首先介绍文章的主体,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大自然中风、水以及动物的声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后设置相应的疑问让学生进行阅读:文章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作者通过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除了文章中同学们还能够说出身边中存在着的美妙声音吗?通过合理的设置疑问,能够让学生明确文章阅读的主要方向,并且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教学结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小莲.在读中感悟 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33-34.
[2]梁进晖.高效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16):143-144.
[3]姚新琪.浅谈新课程下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高考,2021(20):130-131.
[4]丁珍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