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黄才学
[导读] 核心素养包括很多内容,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黄才学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教体局  464000
        摘要:核心素养包括很多内容,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质量,创建一个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引言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提前预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中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提前对语文知识进行预习和探索。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微课视频资源,这样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加上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出的学习资源,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阐述和探索,对课堂教授的语文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降低自己在课堂学习的难度。课前预习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微课视频和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生僻字词、文章大意等等,及时了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聆听,了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自己预习阅读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写作风格等等内容,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以语言建构及应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语言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会涉及听说、读写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分析,通过理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词汇,在写作中有效应用。例如,在《看雪》这一课中,文章中出现了“披着、铺着、飘着”等词汇,学生日常中可能会听过“披着衣服”,但是对于文章中的“披着银装”不一定能理解到位。从教材角度来看,文章是想通过这些动词词汇为学生描述一幅冬天的美丽景象。

教师在借由高级词汇进行铺垫后,可引出后面的“堆雪人、打雪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至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将文章的大致内容复述出来,并引用学到的高级词汇,丰富故事情节。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将重点从“研”转变到“用”,有效地将教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以文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会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与提升。而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对文本内蕴含思想情感的深刻领会。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个别词语的妙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并试着运用这种描写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景物。(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特点及物产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个教学目标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另外,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提升思维能力。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华民族是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语文学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民族认可感和自豪感的树立,并自觉地承担起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历史责任。首先,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刻地讲解,并通过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开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其次,教师还应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加详尽地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丰富的风俗习惯,实现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契机,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并在实践中进行巩固与提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践行者,要仔细研究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当前阶段的个性特点与发展规律,在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有效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此带动其高效率地学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慧.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1):35-36.
[2]刘玉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60.
[3]刘彤宣.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书育人,2020(16):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