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邓铭
[导读]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邓铭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   400000
        摘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是基于语文写作角度指引学生分析与学习,很少涉及审美教育,导致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策略
引言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其中蕴含着人性美和人类思想的精华,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巧设导语,培养审美意识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初始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具有直接的影响。导语的设计目的便是为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出主题,通过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中应从导语的设计入手,借助导语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兴趣,从而主动发现美。以《雷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情境的导语,如“响在天边那沉闷的雷声,淋湿往事那凄清的骤雨。穿过六十年的苍茫,化成一场久远的哭泣”。这样的情境导语设计凸显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价值,在导语中透露出了《雷雨》这部名著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导语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活跃因子,在整个审美教育的渗透中渲染着色彩,推动着学生主动探索名著作品的艺术世界,起到传递“美”的作用。同时,在导语的设计中教师应抓住《雷雨》这部作品的情感线路,在导语设计中包含作者的复杂情感,以悲伤的情境创设以及富含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将学生引入到《雷雨》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名著作品的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感,对悲剧社会引发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受到作品中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感染。巧妙的导语设计,可以率先带领学生进入名著作品的情感世界,透过导入的分析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激发学生对名著作品背后情感世界探索的渴望。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导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一部名著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需要读者主动地探索与发现,需要读者在阅读中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领会到其中包含的微妙情感,以此为审美教育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深入启迪研究,提高审美能力
        赏析语言了解文章情感美。语言赏析成为阅读者感受艺术魅力的关键点,教师应关注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美进行了解,体会作者在文本创作上依托的情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中。如《赤壁赋》内容教授中,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使得学生感受到景色描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感知作者心境逐步开阔过程,深入分析出作者超越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赏析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美。文学名著中人物是审美教育的对象,人物形象存在着特殊性和典型性,总是涉及作者生活体验和人生理想,所以教师可以在审美教育中引导学生基于语言赏析前提下感悟人物形象美,从语言、神态、心理和动作等层面烘托真实的人物形象。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由于王熙凤出场的方式比较别致,体现出其在贾家占据的地位,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王熙凤出场的相关语句,了解王熙凤能说会道的性格,强化文本语言艺术展现力,内化人物形象美。又如《祝福》文本中描写祥林嫂被迫改嫁的文字中,特别是“塞”“拉”等动词的运用,使得学生体会到当时劳动妇女地位低下的状态,揭示着封建家族势力的野蛮性与残酷性,从人物形象角度上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三、创设阅读情境
        一味的强迫或是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效果和阅读质量与学生自己主动阅读的效果天差地别,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经典场景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名著充满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变化、了解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真切的看到不同人物的服饰、配件,激发了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刨析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学名著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现有的教学环节与流程,从学生心灵出发给学生介绍可以触动学生情感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阅读与思考,布设轻松愉快的文学名著学习环境,围绕审美教育健全教学体系,由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审美情趣,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月婷.高中文学名著阅读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8):50-51.
[2]陈贤斌.谈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92.
[3]万吉存.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5):8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