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柏
湖北省大冶市第十中学
摘要:我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古诗词,我们现代的语文课本中也融入了很多古诗词教学,这是对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怎样开展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是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效古诗词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前言:目前我们学习的古诗词是古代众多古诗词中的冰山一角,我们国家的古诗词具有内容丰富、种类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得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1.1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代有名的诗人很多,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李白、杜甫等,这些诗人喜欢用诗词来表达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经历,所以每一首诗词都是古代诗人的智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诗词教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做铺垫。
1.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蕴含着很强的人文素养,古诗词的教学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更好的去体会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抒发,这是一种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以及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古诗中的情感挖掘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必须得注重对古诗词情感的挖掘。但是在当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恰恰忽视了对情感的挖掘,往往着重讲解古诗中词语的解释,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就是刻板的,学习热情非常低下。
2.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思维
古诗词语言是文言文,与我们现在学习的文章语言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关键,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缺乏创新的思维,古诗词教学停留在在字面意思,缺乏审美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无法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思维。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构建起古诗词学习的意境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构建古诗词学习的意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初中语文古诗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音乐“知否”来营造氛围,这首歌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当旋律响起的时候,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跟着旋律和节奏对诗词进行吟唱。然后教师再讲一讲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体会李清照当时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为学生之后的古诗词学习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初中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
3.2多媒体的利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多媒体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促进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古诗词《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这首古诗词的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登山观海,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一首壮丽的诗篇。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将碣石山的风景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碣石山屹立于渤海之滨的气势,想像出当年曹操所面临的景象,从诗人的角度去感受诗篇。利用多媒体将诗篇的背景更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呈现出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
3.3趣味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诗人最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把重点放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促使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古诗词进行系统的教学,将每单元的古诗词集合在一起,将所有的古诗词打印成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让他们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回顾,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分类”的竞赛活动,比如古诗词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赠友送别诗、即事感怀诗,教师要先给同学们分享这些题材诗词的特点,并举出例子,如《送元二使西安》、《送友人》等诗歌就是赠友送别诗,然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当教师说出某一个题材的时候就要进行抢答,将对应的诗歌吟诵出来。这种趣味的活动会丰富学生们对诗歌的情感体验,营造出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本身有很多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古诗词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良好,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因此教师在从实际出发,积极探讨和总结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更好的传承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盛丽平.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6)
[2]周国栋.初中语文古诗词与传承传统文化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