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芬
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办事处逸夫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老师开始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来开展课堂活动,可以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由此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及应用技巧的探究兴趣。这对于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综合经验设计出高效合理的数学教学策划方案,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信息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将各个方面的内容相互整合,让学生先接触距离自己生活较近的数学知识,提升一定的感知,再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学生发展
与传统教学思路和方式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知识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奥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加快教学改革,借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二)让数学课具有浓烈的生活味道
现在的数学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着力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着墨不多,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过眼烟云,很快就被大量的题海战术占领了,这样就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计算,学好数学就得做大量的练习和重复性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愿望逐步丧失,数学课堂的气氛越来越沉闷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越来越低,而我们的教师则一味地抱怨学生的学习态度差、能力差和基础差,很少从课堂中找原因,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窘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同学掉队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划破了原本沉寂的天空,使原本对数学丧失兴趣的学生又获得了新的生机,看到了新的希望,让学生感觉到了原来数学课堂也会这么精彩,这么有趣,这么生动,离我们的生活原来也这么近啊!
(三)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强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更直观具体的课堂内容,例如可以结合课堂重难点来制作动画教学视频,其一方面有助于拉近小学生与抽象性知识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知识点并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些对于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而言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二、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依靠板书,为了便于讲解知识点,教师往往花费很多时间抄写满满一黑板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费时又费力,而且缺乏美学效果,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能够给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融声、光、电为一体,能够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了有关青蛙的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很快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心情愉悦地数着青蛙的数量,不知不觉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巩固练习的环节,笔者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的内容,分层次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汇报交流环节,笔者让学生把作业投影到电子白板上,方便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情况,同时方便台下的学生观看。
(二)制作趣味微课,课前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内外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施加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难以热情高昂地完成任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单位制作趣味性的微课,以此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以“时、分、秒”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知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且培养学生收集时间信息、建立正确时间的观念。在制作课前微课时,教师可以基于三年级学生喜好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制作由于不会分辨时间而犯错误的微课。首先,教师要在网络上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然后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故事情景,比如熊大、熊二打算和光头强一起去种树,并且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熊二看不懂时间,结果两人失约了。光头强只好一个人种树,且他买的蜂蜜也不给熊大与熊二吃。在确定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时钟网页为截取与故事中时间相对应的机械、电子钟表的显示图片,然后将时钟图片与角色图片共同应用在演示文稿中,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成类似绘本的故事。最后,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播放的演示文稿录制下来,以配音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将这一微课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他们是否像熊二一样认不出时间的问题。如此,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兴趣便会激活。
(三)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新手段
传统的数学学习依靠纸笔演算,学习手段比较单调、乏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支持,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问题的模型,开展虚拟实验,进行智能化的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等让数学学习手段更加丰富,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与搜索功能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拥有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条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活动,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教师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借助微信、QQ等软件平台,通过“录播+直播+互动”的方式,组织了各类线上教学活动。此次疫情也促成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了数学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学习提供了新的手段,优化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结合相应的数学学习规律来开展。信息技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另外,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天平.对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59.
[2]高长云.浅谈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52.
[3]孙宝成.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教育艺术,2019(07):34.
[4]马晓慧.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助力提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5]呼嫒.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