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学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初级中学校 409006
摘要:初中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目前新课程改革深化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才能帮助教师制订更为完善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物理教育水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最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重视理论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目,若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验教学,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表明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物理本质知识或规律时,主要建立在动手操作与实验研究上。然而目前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并不能全方位开展实验教学,即部分考试计划与教学安排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相当模糊,若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考意识或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是片刻记忆,极易忘记。
(二)知识点多课时少
各个学校在设置物理课时存在明显压缩课时的情况,原因与大多数课时被分配到语数英三大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时严重被压缩,限制了教师呈现物理知识的时间,因为物理知识点相当多,但是课时又相当有限,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过滤知识点并加快教学进度,使其可以掌握更多理论与实验知识。但是这种机械式的学习与认知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的效率较低。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属于比较直观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实验的了解。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角色,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物理素材的改变情况,思考其中的变化原理。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需要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传授学生物理知识,避免在语言讲解中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以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在教学中设计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光的折射效果及产生的原理。可在教学中用筷子和透明的水杯开展实验,在透明的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要求学生从侧面的角度观察这根筷子的变化。在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让其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二)丰富实验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之前,很多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实验教学,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不如强化理论部分知识教学,或者给学生开展多样化联系。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实验资源极为匮乏,且学生实验能力不强,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效率,未重视建设或更新校内实验资源。此外,就算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开设了实验,但也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照本宣科,并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可见,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一,重视建设校内实验资源,及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其二,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学习“应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这部分内容为例,若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可以应用电压表、电流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等给学生演示实验,给学生口述实验的过程,之后记录电阻变化。在此之后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自主实验,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印象,使其在学习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串联、并联等知识点。
(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先进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其中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就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代表,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为教师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或模拟实验等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媒体技术的作用,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以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物理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演示以及物理现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让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如以学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给学生讲解实验前的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样,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机械效率一样吗?”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猜想,之后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展实验,最后进行交流。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记忆,有利于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四)优化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物理学科学习中实验教学活动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验内容创设更加优秀的实验报告,反映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实验报告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逐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高度关注实验报告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如抽象判断、剖析能力等,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散自身思维,最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积极举办成果展览有关的活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属于重中之重,且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实验论证。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模式,创设优良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邹春明.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7).
[2]尹瑞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8(6).
[3]苏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中),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