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毕杉杉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毕杉杉
        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133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最为合适、有效的数学文化渗透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引言
        数学文化主要由数学思想与其精神组合而成。数学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数学素养也是我国人民所必备的素养之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深层次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课本内容加强渗透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充斥着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数学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理解,加强学生对数学悠久历史以及文化知识内容的追寻,体验丰厚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精神,在学生心目中播种一颗热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种子。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周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圆周率的历史开展教学实践。首先,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古人计算圆周率时运用的方法,比如割原法。这是我国数学家刘徽计算出来的最早的、较为精准的圆周率的值,通过割原法用圆的内切与外切正多边形接近圆的周长,直至切到192边形,才得到最终的圆周率值3。14,将圆周率的值定论在介于223/71和22/7之间。随后,再针对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信息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搜索相关的视频与小故事,比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听讲、投入课堂实践的参与积极性。
二、渗透数学历史,加强数学文化体验
        在数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数学历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可以让他们的思想理念变得丰富多样,富有内涵,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我国的数学史同样是博大精深,如著名的《孙子算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数学名著,每一部著作中都蕴含丰富的数学理论,以及多种精妙绝伦的解题策略,这些都是我国历代数学家研究数学文化的珍贵资料。

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汲取数学发展史中的“文化养分”,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些简单的古老数学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思考中加深对数学文化的体会,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三、将生活元素作为渗透数学文化的载体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数学定理和知识点是从丰富的实际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作为数学文化的渗透载体,提高渗透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元素,并将相关的数学文化融入其中,使生活元素、教学内容和数学文化三者有机融合,如此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选择生活元素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达到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目的。以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井盖是圆形的”,有的学生说“电视机屏幕是长方形的”,等等。在得到学生的回应后,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具有对称美感的各种图形,如“雪花”“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独特美感。
四、多样化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生的见识较浅薄,对知识的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进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完成教学计划和安排。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认识图形和变换图形,如果学生手中没有七巧板,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代替七巧板制作不同的图形和面板,带领学生把纸裁成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并进行图形的变换,让学生自由发挥,看到图形的多种组合形式,这样一来,课堂就不会很无聊,学生也能通过亲自实践看到图形的变换,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遇到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如学生讲课我来听、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和成果等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欲望,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得到快速提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发生转变,从被动听讲到参与到课堂中,将数学文化从多个角度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数学文化影响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学生学习数学阶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运用合理的方式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和生活应用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自觉发现数学奥秘,对数学学习能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18):96-98.
[2]芦月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9(06):23.
[3]杨玉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河南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