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邢香君
[导读] 大德育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
        邢香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山东 滨州 256650
        摘要:大德育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目教学当中无疑是促进德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探索了在科目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习近平书记屡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各个学校要持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同时还要借助德育方法的创新、德育途径的拓展等来不断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共同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初中化学教师同样应当加强对此工作的重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德育渗透方法和有效的德育渗透路径。这也是笔者实施本次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借助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涉及到某些化学史实,这些化学史实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或者是帮助其了解某些化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情况,而且也能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教师在介绍化学史实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一些著名的化学家,而这些化学家在化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等方面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初中生学习的,教师可利用介绍这些化学家事迹的时机来培育初中生这方面的精神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以《海水“制碱”》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讲解“氨碱法制纯碱”这一知识点时涉及到了一段化学史实。氨碱法制纯碱是西方化学家索尔维发明的,这一制碱法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西方垄断,直到侯德榜对氨碱法进行改进并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作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非常值得初中生学习,教师可借助这段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借此促进初中生相关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化学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为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生活恰好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德育载体,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渗透,这样也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当然,教师在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渗透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提前设计好在讲授相关化学知识时联系生活的方式,并且从中挖掘出恰当的德育渗透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渗透方案,也就是要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渗透的效果。
        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均衡膳食”,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并且借机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举一些有关挑食的例子,比如小明由于挑食导致体内元素失衡,从而导致其身体发育出现问题,身高与同龄人相比要低很多,而这种情况又让其产生了自卑心理,使其变的较为自闭,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既能让初中生认识到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又能促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观念,从而达到一定的德育渗透目标。
        三、立足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是初中化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多角度、多途径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且制定明确的德育渗透目标,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非常丰富,教师只要认真研究就能找到其中的德育教学点,然后通过恰当的设计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就能达到立足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以《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合金”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初中生介绍“后母戊鼎”这一商代制作的铜锡合金物品,让初中生认识到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古代先贤的大智慧,借此激发其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其爱国之情。再以《钢铁的锈蚀与防护》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越王勾践剑”千年不朽的秘密来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催生其爱国之情。再以《化学燃料的利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初中生介绍一下各类化石燃料在利用之时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借此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四、利用化学实验进行德育渗透
        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实验之机来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教师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初中生按照规范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能提升实验成功率,还能避免由于实验失败而导致的药品浪费。实验完成之后要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好实验产物、废弃物等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初中生对某些化学实验进行改造,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当中,或者是减少某些试剂、催化剂等的使用量,既能节约实验材料又能减少污染排放。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需要用到铁丝、铜丝等金属材料,同时还会用到稀盐酸、稀硫酸等试剂,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准备一些比较长的铁丝、铜丝,实验的时候可以手持这些金属丝,不要将其完全放入到酸溶液中,这样初中生观察完实验现象后可以及时将这些金属丝取出来,实验完毕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金属丝回收处理,留待下次实验时继续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实验材料的浪费,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再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这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初中生建构起“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一观念,教师可以为初中生演示一下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生成氧气和水的实验,然后让其推测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在演示该实验时,教师要尽量使用二氧化锰颗粒而不是粉末作为催化剂,这样实验完毕方便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一种环保意识的体现。
        五、组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不应当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让其落实到实践活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将自身的某些德育方面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更深层次的德育渗透。
        以《化学与能源开发》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教师除了要向初中生介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外,还应当让其认识到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一个“废旧电池回收调查和宣传活动,让其去往小区调查一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并且在小区中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小区居民认识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作用,同时还应向其介绍废旧电池应当单独放到专门的电池回收处,不能与其它垃圾一起扔到垃圾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获得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化学史、化学实验、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同时还可以联系生活、组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当然,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探索化学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之法,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德育渗透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淑瑶,范艳花,柏.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7-38.
        [2]曲春艳.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10-111.
        [3]李德虎.教书先教人,育才先育德——谈初中化学德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0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