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摘要:现阶段很多民办高校重修制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较差,存在诸多问题。在学分制教学背景下,民办高校想要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增强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各项学科的考试及修满学科学分,还需要针对重修制教学管理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实践策略,以达到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目的。本文就民办高校重修制教学管理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重修制;教学管理;策略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委托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重修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在课程结束考试时所得成绩不满足该课程最低考核标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重修的方式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只有学生达到一定的学分后才能顺利毕业[1]。但现阶段大多数民办高校在重修制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针对重修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且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方面在规划制定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整体教学管理实效性较低。所以为了改善此类情况,需要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重修制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分析现存的管理问题,以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重新规划解决对策,将重修制教学管理落实到位,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提供保障与帮助。
一、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基本内容
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采取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模式,而重修则是学分制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2]。高校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想要顺利毕业需要修满相应数值的学分。若该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考试成绩未满足获取学分的最低标准,则需要通过重修的方式重新获取该课程的学分。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拥有继续学习、顺利毕业的机会。对于重修教学来说,其主要包括插班重修和开班重修两种,但现阶段重修教学管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重修课程学习、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等方面均有负面影响,还需管理人员加大重视,重新看待重修教学管理工作。
二、民办高校重修制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完成本专业所需学习的相关学科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其他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完成相应的学分,即可顺利拿到毕业证。但选修课程在选择时存在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实现跨年级跨专业选择,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某一门课程选择的人数过多,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上难度也相对加大,同样也会使得重修比例增加。另外,管理制度是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重修教学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重修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3]。
(二)增加高校生课业量
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课程数量不同,一些专业的学生每年需要学习多门课程,若出现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该学生需要在下年学习应有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上学期不及格课程的重修学习,这种情况下会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课业量。另外,学校各个专业每年课程分数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是无法确定的,若该年需要重修的学生人数较少,通常情况下学校不会特意设置重修班进行集体教学,这时学生采取的重修方法一般为插班重修。
(三)重修教学效果较差
需要进行课程重修的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很多教师对于少部分插班重修的学生缺少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会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普通学生身上,且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更适用于普通学生。另外,受教学时间、自身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课后也难以与重修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及为重修学生提供专项指导[4]。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降低重修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还会使得重修教学效果日益下降,长期维持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四)重修教学管理难度大
民办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类型较多,且不同年级所开设的课程类型也有所差别,这种情况下使得高校重修课程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复杂性。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基本采取基础+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此教学情况下整体管理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考试时间。学生在本学期学习新专业课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与重修课程考试时间重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进行新专业课程的考试,而放弃重修考试。②上课时间。学校在课程上课时间等方面安排设置上更多考虑普通学生,对重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过多考虑。这样会导致重修学生在学习新专业课程的情况下无法同时学习重修课程。③课程取消。民办高校在课程选择开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及市场发展需求,其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种情况下使得很多课程具有时效性,学生在选择课程后该年没有得到学分标准,在下年选择重修时可能会面临课程取消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重修学习。
三、民办高校重修制教学管理有效策略
(一)加强重视,优化制定重修制教学管理制度
一方面民办高校管理人员应对重修教学环节加强重视,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多关注课程重修情况和重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形成正确的观念,为重修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5]。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意识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应根据学校教育情况、学分制教学模式要求等相关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更为完善全面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对重修考试时间、重修评定标准、重修上课时间、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教师及学生能够按合理规范的制度开展相应的教学及学习,这样才能增强学分制模式的应用效果,促进重修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提高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正确理解重修学习
首先民办高校应在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初期阶段,要求教师能够对学分制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了解到学分制模式的具体要求、特点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能够在初期学习阶段就建立正确学习目标,确立正确学习方向。其次很多学生由于未受到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导致在学校内面对课程学习存在散漫心理和不端正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播放有关社会就业竞争的相关数据和视频,或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存危机感,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其在重修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教师在对自身课程成绩打分时会宽容处理,不会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面对此类学生,高校及教师更需要加强重视,能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能够认真对待重修学习,为自身的个人发展负责。对于学生的课程重修分数,教师也应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考核,以提高学生重修学习的规范性与公平性。
(三)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提高教学预警效果
每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在此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检查工作,了解校内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内容,对出现多门成绩不合格、日常学习状态较差的学生,应及时要求教师对该类学生开展辅导教育工作,以采取针对性教育方法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善课程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日常也应主动观察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做好学生身心教育工作,必要时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降低课程重修几率。
(四)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方法
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应借助信息技术,提高重修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信息化水平,拓展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平台,以及顺利完成课程重修学习[6]。①重修教学平台。学生可登陆学校建立的重修教学平台,查询自身各项课程的重修上课时间、考试时间以及相关事项信息。同时也可在平台上提出相关意见反馈,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对重修教学工作内容展开相应的优化调整。②电子邮件。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实时传输给学生相关重修学习的资料文件。③社交软件。教师可在微信或QQ创设重修群,重修学生可在群里内进行自主交流讨论,教师也可及时回答学生在群里提出的相关问题。另外,一些学生若有特殊问题也通过私信的方式联系教师,及时进行解决。④多媒体资料及新媒体平台。教师可自主制作有关重修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料,或从网络上下载适合重修学生的课件资料,将其进行压缩成压缩包上传至相应的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自行下载学习。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民办高校管理人员可通过创设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定期宣传和推送有关重修课程的相关内容,帮助重修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项情况,以及提高对重修的认知和重修学习主动性。
(五)配备优秀教师,提高重修教学质量
重修学生能力本身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插班重修或辅导重修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至关重要。所以民办高校应针对重修学生配备优秀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制定出更适合重修学生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重修任务。另外,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还应对教师的薪资、教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以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能够更加主动投入到重修课程的教学中[7]。
(六)优化设置重修教学内容,提升重修教学管理水平
为更好地推进重修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高校重修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对重修教学内容的重视度[8]。首先对重修课程的教案讲稿进行审查,确保教案讲稿符合重修教学规范要求,满足重修学生的实际情况。若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要求教师进行整改,加强备课质量。其次对重修试卷的难度及内容加强重视与审查。由该课程教师进行试卷命题,并安排其他教师先进行试卷答题,以考察分析试卷在题目内容、难度等方面上设置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无误后递交给上级领导,通过审核就可进行制卷。在学生参加完重修考试后,教师打完成绩分后也应将成绩单等相关资料文件递交给上级部门,以确保整体重修考试过程的规范、公正。
结语:综上所述,学分制教学模式中重修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加强重修教学力度,提高重修教学管理效果,对推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现阶段民办高校应对重修制教学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分析现存的管理问题,并通过制定重修制教学管理制度、做好定期教学检查工作、优化设置重修教学内容等方式对重修制教学管理进行改进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飞. 民办高校大学生重修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风,2020(16):259.
[2] 李林校,陈蕾,李盾. 基于民办高校学分制下重考制度的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52-153.
[3] 杨娟.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105-106.
[4] 豆志杰,赵敏慧. 学分制下地方高校重修课改革探析[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6):69-71.
[5] 宫远洋,刘海燕. 高校重修课程现状分析及建议[J]. 现代交际,2019(9):159-160.
[6] 杨阳. 民族高校蒙授学生重修问题探究[J]. 科学咨询,2020(45):105.
[7] 莫逊. 高校学生重修现状及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52,51.
[8] 李乐欣. 学分制下民办高职院校重修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