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王铁柱
[导读] 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王铁柱


        鸡西市滴道区兰岭学校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新时代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教师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德育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道:“人生就像穿衣服,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都会出错,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德育就好比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整个人生都具有导向和引导作用。一旦扣错了剩下的扣子全部都会系错,整个人生也就都在走弯路。可见德育对人的发展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观之中小学教学,同样的道理,不管是体育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应当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强调德育的地位与作用,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正如“人才”二字,只有先成人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才能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2、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建国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德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当中的第一步,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理念也一直作为教育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新时代,随着社会矛盾不断演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样要求各大中小学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德育。要不断地重视加强德育,将德育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环节。体育教学更是如此,不能够将体育与德育进行割裂。要以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正确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3、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之义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以德立人的圣地,不仅是传播交流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战场。国家与社会赋予了学校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的责任,各大中小学作为该项活动的“最后一公里”理应承担相应的义务担负相应的责任。
        中小学体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收获强健的体魄与坚韧的毅力与耐心,同样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让学生更加的具备积极正向的价值观避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乱象产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整体态势良好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深受儒家墨家与道家“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风尚的影响与熏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不断被历代领导人推崇学习,道德礼义的风尚早已经深深嵌入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均较为完善。
        同样各小学体育教学中均设置思政环节,并且体育竞技活动均秉持“德体结合”的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整体态势良好。
2、顶层设计未有效落实、学校重视不足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国家高层领导人就非常重视德育建设。并且先后组织起草颁布多项相关文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律体系。例如:在2000年颁布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不断调整政策内容与时俱进;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使得中小学德育工作有了新抓手总方向;在2008年颁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德育工作在不同领域进行细分。不断地丰富完善顶层设计,致力于构建科学正确有效的德育工作总章程。以上文件等均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引性作用。

[2]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发现,由于这些顶层政策均过于宏观导致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的落实,往往形成“空头文件”的怪象。此外我们发现,以上政策均适用于整体性宏观性的德育建设,很少有文件能够具体的指出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与重要性的强调。即该政策领域仍是空白域,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仍不够成熟完善。
3、缺乏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
        教师队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与通识知识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环节的缺失与不当,更有甚者极个别体育教师还在体育教学进行过程中“过于口无遮拦、态度强烈、口吐芬芳”给学生塑造反面教材,带来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另外,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应聘市场上的角色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各大中小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师招录与选拔的过程中,难以对其真实道德水平进行把握。往往是已经产生了负面事件,并且产生了负面效应之后才采取措施,难以避免与挽救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一方面,在已经具备的较为完善的政策基础之上,加大政策的执行能力。采取监督等方法对政策的执行进行评估与监察,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缺口与不完善的领域,加大空白领域的建树与调研,不断填补政策空缺。
2、学校加强重视
        学校作为政策执行与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直面广大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的态度与做法往往事关整体教育的成效。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将德育教育提至体育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议程中;二、牵头举办相关德育活动,将重视德育的风尚在全校蔚然成风,形成文化效应;三、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确保思想正确。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3]
3、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形塑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品行端正的教师会给学生的成长起到正导向,举止言行不端的教师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偏离轨道。因此建设一批高素质有涵养的教师人才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很多外界的事情没有正确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因为侧重体魄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德育的渗透。
        为此,我们国家历代领导人均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行教师队伍培训。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群体尤其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培训与考核,确保教师人才队伍的高质量。作为教师也要以身作则,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并且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为人师者以德立人,以才育人……
4、多方参与、共同建树
        在这里引用一个管理学概念:治理理论。管理学上指出: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在于主体的多样性以及目标的服务性。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就解决了现代社会中的众多矛盾和治理难题,同样该理论也适用于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活动。如果只由国家牵头管理对各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由于信息的多层过滤以及政策的层级传递,必然难以有效的实施下去。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不仅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更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高效的完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志明.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109-110.
[2] [1]郭念贵.德育教育融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154-156.
[3]张玉芳.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18):151-152.
作者简介:
姓名:王铁柱,单位:鸡西市滴道区兰岭学校,职称:一级教师
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