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微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筹)317500
摘要:在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环境、商业变革及企业自身变化使企业管理内容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会计职能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社会需要大量初级技术型会计人才。本文重点探讨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以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会计专业 一体化教学 方法途径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我国并不缺少学历型研究及持有会计证的人员,而是缺少真正能从事实践动手、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会计技术人员。
一、会计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会计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相对接,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操作水平高的会计人才。
一、当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现状
在技工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中,会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占据比重并不大。在早期的技工学校中,会计专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调节技工学校男女比例而开设的专业,因此,专业起步比较晚,学校对于专业教师的招聘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实际经验要求。大部分的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专科以上毕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的特征是:基础理论功底较扎实,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有工作热情,但是他们缺乏会计实操能力,理论无法得到深化、知识面无法扩展,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将枯燥的理论讲得生活化。甚至,一些教师本身并不是学习会计专业的,而是为了就业需要转型做的会计教师。虽然这些教师也具备了会计教学的能力,但是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较低,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
技工院校虽然重视学生的实训,但是却没能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门是人社局,除了偶尔有机会参加省里其他技工院校之间的教研活动、竞赛及交流,会计专业教师几乎与市里及其他级别的专业竞赛、教研活动无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研及竞赛都是教育系统组织,技工院校教师无法参加,或即使有机会参加,由于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过系统培训及专业师傅指导,很难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二)学生现状
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是普通高中考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初中生,他们普遍自制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但是,他们很多又表现出对参与社会实践有着极大兴趣和好奇,在某一程度上易于接受新事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然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鲜少从事会计专业对口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他们会计理论功底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实践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一是会计接触的工作内容很多涉及企业核心资料及商业机密,企业一般不愿意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提供机会,也仅仅是提供凭证翻阅机会,涉及实务记账、算账、报账、银行结算及税务登记等,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交给没有经验的实习生做;二是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容纳量并不多,有时候根本不招会计,无法接收大量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三)教材不配套,课程设置不合理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材多种多样,但大多都不是一体化教材,而且教材内容陈旧,鲜少有调整。即使有所调整,也是简单地将原先教材里涉及税率的案例稍加修改。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多是先安排理论课,后安排实训课。
传统的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财经法规》等;实训课有《出纳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等,但大多实训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做帐阶段。由于会计理论本身就比较乏味,教师又无法将乏味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且有些课程如《财务管理》,由于里面涉及的公式多且复杂、计算难度系数比较大,且对于直接从事中小企业会计没有直接帮助,针对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厌学现象严重。等到上实训课的时候,学生基本忘记很多已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训课的时候,即使在开始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热情,但当发现实际操作没有理论的支撑,他们根本无从下手的时候,热情迅速被浇灭。有些院校也安排了诸如点钞、小键盘这种基础技能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点钞、小键盘这些技能大多仅限于银行等金融或者用于技能竞赛,在企业实际会计运用中显得没那么必要。
少部分技工学校也同时开设理论与实训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理论教材与实际教材不配套的问题,或者理论与实训教师各成一套教学方法,沟通交流不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方式与途径探索
(一)建立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
技工院校应明确自己会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向。这就需要学校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可聘请一些企业会计老师傅,形成专家委员会,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技能及职业素养,并据此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方向等。其次,分析和提炼实务中的典型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职业的不同岗位,如会计、出纳等工作进行任务分析和分解,据此确定课程框架,并形成规范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最后,会计教师应对本院校教材进行统一规划,对教材及课本内容进行删选和及时更行,教材内容要贴近企业实际,突出职业性,保证学生所学是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二)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教师的成长,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提供会计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允许会计教师下厂实践或为中小企业做帐;聘请企业里的资深会计专家,与会计专业教师结对;招聘有实践背景的会计教师等,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
(三)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模式
校内实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但是学生接受的知识模拟实训,提升学生对实务的理解能力及账务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够迅速顶岗工作。技工院校应该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周边中小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在岗位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到工厂、超市、施工单位、事业单位、银行等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业素养。
结语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应该体现技校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实现理论与时间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符合企业要求的岗位会计人员。但是,在推行会计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全盘考虑,不能搞一刀切,技工学校还应考虑会计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各个突破,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走形式,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为目的,最终培养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丽芳.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改革,2018,(2):252
[2]郭志宇.技工院校会计工学一体化课改构思[J].改革创新,2018,(9):30-31
[3] 严新平.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改进的新思路[J].中国高等教 育,2018(1):12-13
作者简介:
陈微(1989.05-)女,浙江省台州市,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筹),本科学历,中级,研究方向:技工院校 会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