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娟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摘要:“现今的学生难教”。发这样感叹的教师,大多表现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无奈。几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要想教学出成果,培养出国家有用之才,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相互渗透
引言: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一定有德育的渗透才算一节成功的体育课
一、在每节体育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
1.在第一个环节课堂常规中渗透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课堂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课堂中的德育主要渠道,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常规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相互帮助、对同学要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爱护课堂的体育器材等内容。
2.在基本内容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上进行分组轮换的时候,要给学生灌输让其他上体育课的班级先行通过,一定注意千万不要抢在其他班级前面或者从其他班级队伍中穿过。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相互尊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是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而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不是自发形成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在运动练习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思想情感以及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等优良品质。
2.1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时,会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如果能够下意识的使这些环节都贯穿着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利于提高本节课的质量,又增加了教学效果,比如:在上课之前进行动员和下课之后的总结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在体育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特点,为此,体育教师就要有意识的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上所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当时的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及时去解决和疏导。
2.2在课堂的小组比赛中体现德育
体育教学活动中会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努力争取名列前茅,拼搏进取的精神;评比的时候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与否会关系到整个小组成绩的时候,就能够使学生会自觉的管理好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的心理,不甘落后,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质,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下次再进行比赛奠定基础,最终会取得胜利,感受胜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3.在体育的结束部分渗透德育教育
在结束部分的时候有放松和小结,当老师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得认真听老师去总结,这些都是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就要求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及自评,一定不要对其他同学课上的表现进行恶评或差评,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这样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总结自己的不足而去改进。
4.布置和回收器材的时候需要渗透德育教育
每节体育课布置和回收器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布置器材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相互谦让,不能互相拿着器材推挤,摆放器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轻放,有危险的一定要告知其他班级同学远离。回收器材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归放到学校的器材库里,见到管理人员要礼貌,不要大声喧哗和推搡,这些都有德育渗透内容。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订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例如,在球类比赛中,是互相配合还是突出个人;在跑的练习中,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在投掷项目拣器材时,是拣远的还是拣近的等等,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根据不同的表现,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举动开展批评,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如在篮球场上,你没有对对方犯规,只是动作不好看而已,被裁判吹了一个犯规,这时应尊重裁判,不能与裁判争执。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心服口服。
?三、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 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 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结语: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 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
参考文献
[1]李式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4(09)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