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安徽省阜南县田集镇中心小学 安徽 阜南 236325
摘 要:音乐新课程的改革让音乐教师更加注重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导入环节的合理设计与实施所得到的良好效果不仅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之后的教学活动与学习内容。2019年11月,笔者在合肥市现场观摩了安徽省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参赛的音乐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活动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就观摩中对参赛教师课堂导入环节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思考和启示,旨在给常态课的小学音乐课堂导入及音乐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安徽省;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思考
课堂导入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导入环节的教师不多,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课堂导入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倦怠心理,从而导致导入环节越来越简单,甚至出现不导入的情况。若长期以这种一成不变的方式开始讲课,就会大大削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音乐课堂效果不佳。音乐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领悟、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之美。本文根据观摩安徽省第九届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分析了在音乐课堂起始阶段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改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重视音乐课堂导入,确保有课有导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导入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导入环节的时间短就将其省略,应该重视导入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应该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教师形象。在导入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坚持正确教学理念,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导入,时刻关注课堂导入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充分结合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基本要素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音乐之美。比如,芜湖市选手何芳老师授课的《阿里山的姑娘》,上课的导入以高山族民歌与学生对唱、律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用唱、跳、呼号等表现形式展示民歌的魅力。
二、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功能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堂导入的功能是影响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种导入活动的功能,还应该关注几种甚至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导入活动的功能。那么,导入活动功能的多元化也会更好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初中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去。
三、有针对性的选择导入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和前提,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音乐课堂开展和实施的开始,有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作用,如果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心态走进音乐课堂,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音乐教师应该立足于音乐学科特点,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仔细研读教学目标及内容,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堂导入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新颖、有趣的音乐课堂导入,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1. 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导入方法
通常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都会首先考虑两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情况以及学习需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不管是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手教师,了解音乐课程的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要想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熟悉教学总目标、正确把握学段目标。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课型特点来合理选择课堂导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促进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导入方法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而音乐教材又是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不仅要考虑“为什么教”还应考虑“教什么”。在这里,“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与特点。不管哪种导入方法也都有适用范围与自身的局限性,教师要认真仔细地研读音乐教材,熟悉本课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尽量克服单一、雷同,做到灵活多样地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完美统一。例如,优质课案例中的表演导入法、节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都很好的结合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堂导入。
四、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素养
1.教师应确保教学语言的清晰性
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性主要是指学生上课是否能听清、听懂教师所说的话。首先教师讲课时音量的大小应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能听清、听懂为标准。如果教师讲课的音量过大,则会导致学生听觉疲劳。而音量过小,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听不见或听不清教师授课内容的现象。其次,教师语速的快慢应该以学生能接受的语速为标准。教师语言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接受困难;太慢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或产生不耐烦地的心理。教师导入语的清晰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导入内容的注意和理解,就像电视的分辨率一样,教师语言清晰学生自然愿意听、认真听。反之,就会削减学生对导入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导入的过程中确保教学语言的清晰性十分重要。
2.教师应确保教学语言的流畅性
教师课堂导入用语的流畅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是否流利畅达。流利畅达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教师的滔滔不绝。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语调自然有序。其次,教师的导入用语要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迟滞或重复,不能有过多的插入语,要时刻保持思维的顺畅。因此,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尽量确保教学语言的流畅性。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领悟、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之美。本文根据观摩安徽省第九届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分析了在音乐课堂起始阶段导入设计的重要性,有利于改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总之,通过加强对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而且有助于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去领悟、体验、感受音乐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莉?王英.新音乐教学论与音乐微格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15.
[2] 李琳.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新课导入环节的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 黄雪萍 . 探析音乐课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 [J]大众文艺,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