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以"遗传与变异"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郝瑾璐
[导读] 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郝瑾璐  
        河南省淇县一中   456750
        摘要: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展开,而概念教学属于培育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之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概念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理解生物学科的重点。在这个框架下,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了解、分析并应用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意义,其次列举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希望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前言: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教师在生物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生物学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经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后形成的正确品格与价值观念。而概念教学则以生物学科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知识,解释生物学中的现象、形成生物学相关体系,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有关理论和策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需求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变,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我国教育工作的目标朝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改变。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新课标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观念与科学思想[1]。新课标中提出,生物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拥有这一能力,因此生物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生物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学生发展的需求
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讲,其在各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问题,只有提高素养,才能够应对各种问题。而在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关键素养。伴随着时间的发展,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真正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是少数的核心概念。因此生物学概念教学的落实,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措施开展这项工作。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呈现知识推导过程
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原本拥有的知识与经验,强硬地将新知识灌输其中并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而是需要从学生原本的知识体系出发,找到新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融合新的知识内容[2]。人接受直观信息的能力要高于抽象信息,而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之一,其概念一般是在直观的自然现象基础上呈现的。在生物学的概念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是否拥有完善的知识储备,在生物学现象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进而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概念体系。
例如在遗传规律的概念教学中,课本中使用了豌豆这一物种进行举例,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豌豆这一植物,所以对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等概念并不了解。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豌豆植株,呈现出植物的真实状态,借此使学生对于有关概念能够有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
        (二)解释概念本质内涵
在使用教学案例呈现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选择合适的范例,从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为其提供更具有典型性的内容。

利用合适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各种知识规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教师概念教学的整体水平,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思维的有效结合。在利用范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将其本身特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发现范例的特点及其优势,最终展现隐含其中的概念,进一步降低抽象概念的学习复杂程度。
例如在学习染色体及其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先提供果蝇染色体的组成模式图,然后让学生画出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使其直观的认识染色体组,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不同的染色体组,帮助学生寻找染色体组本身存在的特点,然后归纳其中的概念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概念知识。
(三)激活概念学习思维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帮助其形成情景能够更好地完成连续性的学习与活动,利用情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强,帮助其了解各项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逻辑思维,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加深理解水平,最终形成对于学科知识的认知。从这一角度来讲,教师需要借助感性思维进行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文本资料,并设置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等方式呈现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方式,理解情景所展现出的内容。在这一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对于概念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镰刀型贫血病的相关案例,使学生了解这一疾病的各项因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患上这一疾病之后红细胞的形态会出现哪些变化?然后告知学生这一疾病在非洲的发病情况及其与疟疾发病情况的分布,让学生讨论这一疾病与疟疾之间的关系和原因,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情境,形成最终的认知观点。
(四)构建概念知识脉络
        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概念知识,在实际展开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巩固与牢记大量的知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需要使用的知识,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将新的知识不断地融合到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在实际展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构建主线结构,将生物学概念中存在的联系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化的找到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属于自身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基因分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概念。例如基因型与表现型、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等。学生单纯的记忆有关概念很难将其掌握并应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但是这些概念往往是对应出现,并且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借此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在当前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更牢固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对于生命活动规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学概念属于生物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做好概念教学,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通过本文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在核心素养构建的基础上,提高生物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概念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利用有关措施,还要结合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动力和支撑,使其能够学会学习,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平.基于课堂观察的重要概念教学课例研究与分析——以“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化”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0,45(09):17-19.
[2]赵占良,谭永平.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教材育人价值——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修订的总体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1):82-89.
[3]李瑞雪,王健.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内涵、进阶及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19,54(01):17-20.


郝瑾璐,1992年生,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小学二级,生物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