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国文
[导读] 本研究以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是否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教学实验
       李国文
       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本研究以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是否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教学实验,通过七个维度和21个纵向具体问题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开展调查评价、统计分析,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正确而适当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影响来有效开展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中职政治课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只要有网络就能让学习无处不在。
       本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某职业学校2018级不同班级的政治课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校“信息化2.0”建设实际,以是否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技术来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开展教学实验(课堂教学),并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对比分析,希望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文献综述
       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信息化角度分析中职政治课教学的某一方面,如郭良玉、赵永亮等从培养“四有青年”为目标,对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质量进行了研究;黄举泮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型入手,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来实现政治课堂的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戴建明以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切入点,以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为立足点,以信息技术与中职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为结合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晓丽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并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讨等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以是否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教学实验,并广泛征求校内外教育专家和一线政治课教师意见建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等七个横向的维度和21个纵向的具体问题评价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通过不同学期的教学质量检测对比,以印证研究结果。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三)受试:受试为浙江省衢州市某职业学校2018级机电类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以18电子3+2班、18工业机器人班作为控制组(未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以18汽车营销3+2班、18汽车维修3+2班为实验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两组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及比例大体相同(见表1.1)。
表1.1  实验组和控制组男女生人数占比和总人数对比表
   人数和占比
组别    男生(人)    占比(%)    女生(人)    占比(%)    总数(人)
实验组    53    67.95    25    32.05    78
控制组    51    68.00    24    32.00    75
       (四)实验过程: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利用学校提供各种信息化技术平台,对实验组采取了以下教学干预:
       1.利用云桌面、触控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发挥UMU、问卷星、草料二维码生成器、码上游二维码生成器等信息化课堂教学工具的作用,在政治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互联网收集教学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3.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碎片化教学和学习,打造“无边界”学习课堂。所谓知识碎片化就是将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用微信二维码的方式通过手机或移动终端扫描进行获取知识的手段。
       而控制组由于班级没有安装信息化设备,加上学生手机全部上交班主任保管(实验组由于研究需要经学校同意临时发回学生使用)等情况下,则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
       三、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我们以学习态度等七个维度衡量政治课教学质量,以21个纵向具体问题进行量化评价,加上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量表,既有横向维度又有纵向经度,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从而能科学地评价分析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在实施教学干预前后,我们对两组学生发放了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进行了前后测,共发出评价量表各153份,各回收153份,回收率各为100%,有效量表各为153份,有效率各为100%。采用研究人员与班主任共同发放评价量表,学生当场填写并当场回收的方式。
       (二)结果分析
       从评价量表相关数据中发现,横向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时这七个维度21个方面内容的相关评价占比数据,差别均不大。这说明前测各维度的各评价内容的占比数据虽然千差万别、有所不同,但横向比较基本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们认为把同一评价内容的前后测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并分析,即可得出相关评价结果。
       1.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学习态度能明确学习方向,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上课时的纪律、座位选择和对现时政治课的学习态度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从纵向比较前后测相关数据上分析,在政治课上课纪律(提前或准时到教室)、座位选择(坐第一排或前三排)、对现时政治课的学习态度(积极态度)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35.2、45.5、55.4个百分点(见表1.2)。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对政治课教师的上课有明显的期待,纪律性更强,更愿意倾听政治课教师的授课,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更加明确,为今后提升学习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2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态度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要上政治课时,你会    前测    35
44.9    21
26.9    12
15.4    10
12.8    33
44    20
26.7    13
17.3    9
12.0
    后测    76
97.4    1
1.3    0
0.0    1
1.3    46
61.3    14
18.7    10
13.3    5
6.7
2.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上政治课时你最喜欢坐在教室中哪一个座位?    前测    11
14.1    18
23.1    26
33.3    23
29.5    10
13.3    17
22.7    26
34.7    22
29.3
    后测    67
85.9    9
11.5    2
2.6    0
0.0    15
20.0    23
30.7    21
28.0    16
21.3
3.您对现在的政治课处于怎样的学习态度?    前测    13
16,7    21
26.9    28
35.9    16
20.5    12
16.0    19
25.3    27
36.0    17
22.7
    后测    76
97.4    0
0.0    1
1.3    1
1.3    31
41.3    14
18.7    20
26.7    10
13.3

       2.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记忆力乃至想象力都和兴趣有关。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课程喜欢程度、上课专注度和课堂气氛活跃度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纵向比较前后测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在政治课喜欢程度、上课专注度、课堂气氛活跃度上,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56.6、40.5、比控制组高出69.7个百分点(见表1.3)。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更喜欢政治课,政治课上课专注度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更高、更浓厚,为提高学习成绩提供了内生动力。
       
表1.3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人)
占比(%)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您喜欢政治课吗?    前测    2
2.6    3
3.8    10
12.8    63
80.8    2
2.7    2
2.7    10
13.3    61
81.3
    后测    23
29.5    50
64.1    5
6.4    0
0.0    11
14.7    16
21.3    20
26.7    28
37.3
2.您上政治课时是否认真听讲?    前测    3
3.8    2
2.6    12
15.4    61
78.2    3
4.0    3
4.0    10
13.3    59
78.7
    后测    72
92.3    4
5.1    2
2.6    0
0.0    39
52.0    3
4.0    6
8.0    27
36.0
3.您认为政治课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前测    2
2.6    3
3.8    11
14.1    62
79.5    2
2.7    3
4.0    10
13.3    60
80.0
    后测    71
91.0    5
6.4    2
2.6    0
0.0    11
14.7    10
13.3    8
10.7    46
61.3

       3.作业完成度高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作业独立完成度、当堂练习完成度和作业总体完成度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纵向比较前后测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在政治作业独立完成度、当堂练习完成度和作业总体完成度上,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48.4、52.4、45.9个百分点(见表1.4)。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绝大多数掌握了政治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组政治课教学质量提升幅度明显高于控制组。
表1.4  中职学生政治课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老师布置的政治作业,您是否独立完成?    前测    2
2.6    5
6.4    9
11.5    62
79.5    2
2.7    4
5.3    10
13.3    59
78.7
    后测    70
89.7    6
7.7    2
2.6    0
0.0    16
21.3    20
26.7    12
16.0    27
36.0
2.政治老师布置的当堂练习,您能否当堂完成?    前测    2
2.6    4
5.1    11
14.1    61
78.2    2
2.7    3
4.0    9
12.0    61
81.3
    后测    73
93.6    3
3.8    2
2.6    0
0.0    14
18.7    19
25.3    7
9.3    35
46.7
3.老师布置的政治作业,您是否每次都完成?    前测    4
5.1    5
6.4    11
14.1    58
74.4    4
5.3    5
6.7    10
13.3    56
74.7
    后测    67
85.9    9
11.5    2
2.6    0
0.0    16
21.3    23
30.7    9
12.0    27
36.0

       4.学习比较主动
       学习主动性就是指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自觉自愿的学习。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学生自主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制订学习计划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表1.5发现,在政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制订学习计划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62、52.8、52.7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学习政治课的主动性更强,学习内生动力更足,更加推动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表1.5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主动性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政治课上课前,您是否都做了课前预习?    前测    4
5.1    6
7.7    10
12.8    58
74.4    4
5.3    6
8.0    9
12.0    56
74.7
    后测    63
80.8    12
15.4    3
3.8    0
0.0    17
22.7    9
12.0    21
28.0    28
37.3
2.政治课下课后,您是否都做到了课后复习?    前测    6
7.7    5
6.4    8
10.3    59
75.6    6
8.0    5
6.7    7
9.3    57
76.0
    后测    69
88.5    6
7.7    3
3.8    0
0.0    13
17.3    20
26.7    6
8.0    36
48.0
3.您会制订学习政治课学习计划吗?    前测    3
3.8    6
7.7    6
7.7    63
80.8    3
4.0    6
8.0    6
8.0    60
80.0
    后测    64
82.1    11
14.1    3
3.8    0
0.0    14
18.7    19
25.3    10
13.3    32
42.7

       5.学习积极性较强
       学习积极性就是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教师课后遗留问题的解答、寻求解答遇到学习问题的方式、课堂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表1.6发现,在教师课后遗留问题的解答、寻求解答遇到学习问题的方式、课堂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等三个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44.9、39.5、47.4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更强,推动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加有力。

表1.6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积极性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政治课老师在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课后您是否会进行查询解决?    前测    6
7.7    10
12.8    5
6.4    57
73.1    6
8.0    9
12.0    5
6.7    55
73.3
    后测    65
83.3    11
14.1    2
2.6    0
0.0    15
20.0    24
32.0    9
12.0    27
36.0
2.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您遇到不懂的问题,您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前测    5
6.4    6
7.7    5
6.4    62
79.5    4
5.3    6
8.0    5
6.7    60
80.0
    后测    60
76.9    7
9.0    11
14.1    0
0.0    13
17.3    24
32.0    8
10.7    30
40.0
3.上政治课时,您会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吗?    前测    6
7.7    3
3.8    8
10.3    61
78.2    6
8.0    3
4.0    8
10.7    58
77.3
    后测    62
79.5    12
15.4    4
5.1    0
0.0    16
21.3    20
26.7    12
16.0    27
36.0

       6.能独立应对考试
       考试既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每次考试的独立完成度、试卷难度、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纵向比较前后测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在每次考试的独立完成度、试卷难度、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54.4、55.7、38.2个百分点(见表1.7)。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比控制组学生更能独立自主的应对政治考试,结合前面的作业完成度评价,可以充分验证实验组学生已经比较牢固掌握了政治课的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从另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优于控制组,其教学质量更高。

表1.7  中职学生政治考试情况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参加每次政治考试时,您会    前测    5
6.4    9
11.5    17
21.8    47
60.3    5
6.7    9
12.0    16
21.3    45
60.0
    后测    62
79.5    12
15.4    4
5.1    0
0.0    16
21.3    15
20.0    21
28.0    23
30.7
2.您认为每次政治考试试卷难度如何?    前测    62
79.5    5
6.4    2
2.6    9
11.5    59
78.7    4
5.3    3
4.0    9
12.0
    后测    0
0.0    3
3.8    6
7.7    69
88.5    14
18.7    16
21.3    20
26.7    25
33.3
3.您对政治课考试成绩在意吗?    前测    3
3.8    7
9.0    7
9.0    61
78.2    3
4.0    7
9.3    6
8.0    59
78.7
    后测    60
76.9    11
14.1    5
6.4    2
2.6    16
21.3    24
32.0    5
6.7    30
40.0

       7.学习成效明显
       学习成效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这个维度,我们从学习成绩、收听(看)时政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课对生活、学习的指导作用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表1.8发现,在学习成绩、收听(看)时政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课对生活、学习的指导作用等三个方面,实验组比控制组分别高出28.8、24.8、31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效比控制组学生更明显,结合前面的作业完成度和考试方面的评价,不仅充分证明实验组学生掌握政治课知识、技能比控制组更扎实,而且能发挥所学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以致用,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组的教学质量提高更加显著。
       
       
       


表1.8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成效评价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A
    B
    C
    D
    A
    B
    C
    D

1.您认为现在的政治学习成绩和上学期相比是    前测    9
11.5    17
21.8    5
6.4    47
60.3    9
12.0    16
21.3    5
6.7    45
60.0
    后测    72
92.3    4
5.1    0
0.0    2
2.6    48
64.0    17
22.7    0
0.0    10
13.3
2.您会收听(看)时政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吗?    前测    4
5.1    8
10.3    4
5.1    62
79.5    4
5.3    8
10.7    3
4.0    60
80.0
    后测    63
80.8    12
15.4    3
3.8    0
0.0    35
46.7    19
25.3    7
9.3    14
18.7
3.您认为政治课对您的生活、学习等有指导作用吗?    前测    2
2.6    4
5.1    11
14.1    61
78.2    2
2.7    4
5.3    11
14.7    58
77.3
    后测    60
76.9    16
20.5    2
2.6    0
0.0    27
36.0    23
30.7    9
12.0    16
21.3

       四、教学质量对比分析
       我们以在实施教学实验前的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为前测数据,以实施教学实验后的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为后测数据,分别调取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这两个学期的成绩,对两个组的不及格率、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比对。从比对数据看,两组前测的不及格率、及格率、优秀率大致相当,但后测数据差距较大。横向分析发现,实验组已没有不及格学生,但控制组还有2.7%学生不及格;纵向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于控制组7.5、18.8个百分点(见表2),进一步印证了教学质量评价量表中学习成效评价里面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由此说明,实验组学生的政治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表2 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检测对比表
                     
人数       组别
        (人)
               占比
            (%)
       评价指标    实验组    控制组
不及格率(60分以下)    前测    3(3.8)    3(4.0)
                   后测    0(0.0)    2(2.7)
及格率(60分及以上)    前测    22(28.2)    21(28.0)
    后测    32(41.0)    25(33.3)
优秀率(85分及以上)    前测    20(25.6)    19(25.3)
    后测    43(55.1)    27(36.0)
       
       五、结论
       (一)“教”“学”更方便。通过在中职政治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让教师更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也能让学生便捷地查阅资料,随时随地学习,让学习便利化、普及化。
       (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在中职政治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三)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中职政治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业和考试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累赘”,教师愉快教、学生轻松学,教学效果更佳,能明显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举泮.“动”“静”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谈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J],2018(06)
       [2]张晓丽.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
       
       
       
       
       
       
       
       
       
       
       
       作者:李国文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
       工作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详细通信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西区三江西路1号
       邮政编码:324000
       联系电话:13675719092
       E-mail:2807659504@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