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朱丹
[导读] 引导学生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基础
        朱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初中
        【内容摘要】引导学生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基础,也是师生展开深入对话,教师驾驭课堂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词汇、句型和语法点讲解上,不能帮助学生全面细致理解文本,更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与运用能力,致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旨在结合实际教学,深入探索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  解读文本
        一.引言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任务明确显示,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策略多层面,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最后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文本解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九年级人教版《Go for It》,这套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其中Reading部分的文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词汇量大,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英语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思维习惯还不能适应新教材的需要,长长的篇幅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他们急需要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方面的指导。传统课堂往往是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全班同学思考,然后学生中的少部分优等生进行解答,接下去便是划重点做笔记,最后教师简单加以总结,大部分学生在这里只是做了课堂的陪衬。这种走过场式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也促使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有效解读文本。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引导学生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1. 导入性解读(全局解读)
                (1)解读文本标题
         标题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在阅读语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感知文本内容还可以通过比较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标题对应的不同文本。如在上九年级unit13阅读课 “Rethink, Reuse, Recycle”时,让学生比较九年级unit8的阅读课 “Stonehenge- 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的标题, 先让学生找出标题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找出前者是“Re+V.”,而后者是名词“Stonehenge”。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前者是关于一些具体的事件报道“event/report”,而后者是关于某个地点的介绍“Introduction”。通过对标题的分析,对不同文章文体的特点作了准确的定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侧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学会分析标题从而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的意识。
         (2)解读文本框架
         在fast-reading时,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以确定阅读重点,帮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大意。如九年级unit8的阅读课 “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教师先抛出问题“Who built it?”,然后引导学生揣测作者写作意图,找出剩下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出文章的五个要素“Who, When, Why, What, Where”  以此,教师提示学生以这五大要素为依据把握文本框架。对于文本框架的解读,有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的谋篇布局能力。
         2.梳理性解读(细节解读)
         作为课文教学的重点环节,细节处理往往占据了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关注细节阅读,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组成结构,配以相应的阅读任务,逐步推进。
(1)阅读书签,纵向对比
         图表作为结构描述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在细节阅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九年级unit8的阅读课 “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教师设计了阅读书签,在全局解读找到五要素之后分别对这五要素进行细化概况,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对各个要素提出三个细节问题,讨论分享学习。根据阅读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来培养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快速敏锐地捕捉和提炼文本语言信息的能力。此类问题情境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把握语篇全局的能力。


         Fr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prediction
(According to the title)             
         
         Fast reading
         (Main idea)             What
                      Who
                      Where
                      When
                      Why
         Detail
(Come up with at least
         three questions)             Question1:                         
                      Queation2:
                      Question3:
                      …
(2)词汇探究 学习语言
         文本中某些关键词、短语或句子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句子甚至段落的理解。而词、短语或句子在上下文中都不是孤立的,通过一些阅读技巧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能较好地猜测或理解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以九年级unit13阅读课 “Rethink, Reuse, Recycle”为例,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Amy recently won a prize from the Help Save Our Planet Society. The president said,“Amy is an inspiration to us all.”学生依据上下文对划线的单词进行恰当的理解,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注意设计此类猜词练习时,选词要充分体现语境对目标词的影响,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构词法、定语从句、同位语、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方面着手。
         (3)指导朗读 感悟语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Reading部分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一篇篇结构严谨,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且时代感强的精美范文。学生通过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口语、听力和写作水平而且能够在真实语篇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注重意群的处理,尤其是在六七年级以听说领先的情况下,英语语言中的意群划分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通过意群的划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思想性解读(情境解读)
(1) 挖掘内涵 语篇对比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阅读教学则是一个教师与作者,学生等多向互动的心灵对话过程。因此,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应通过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琢磨并把握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如九年级unit13在上阅读课 “Rethink, Reuse, Recycle”时,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鼓励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和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进一步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破坏环境,又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如何达到绿色环保?如何真正理解“Protect environment, Protect ourselves”,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以及自己生存现状的危机感,产生保护环境的内在动机,并积极行动起来。
        语篇不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段落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于语篇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的感知能力。例如,九年级课本uni5,unit6都是introduction类的文章,课文标题分别是Beauty in Common Things,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教师在上unit5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标题、挖掘语篇深度结构建立了框架图,在上unit6时就让学生抓住语篇叙述的主线,自己独立完成框架图。迁移运用结构图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语篇的解读能力。
(2)创设情境 知识迁移
        这一环节是对整个文本内容的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将所学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有效途径。创设情境是指基于文本话题,教师充分发掘话题的交际意义,创设相关情景。在情境中,学生能紧密结合阅读过程中所学所思,在教师的适当点拨、提炼下就相关话题展开语言的交际应用。如在上九年级unit13阅读课 “Rethink, Reuse, Recycle”时,教师提供图片巧设CCTV记者采访的情境,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设阶梯。
        知识迁移任务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于教师能够借助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或行文结构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主题思想或行文结构。在此基础上,将文本思想迁移至生活实际,完成讨论或作文;将行文结构迁移至相关话题,完成话题延伸或作文。如“Rethink, Reuse, Recycle”这一阅读课,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文“Let’s live a green life”。
三.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引导学生有效解读文本的长远意义
         文本解读,关注语言运用的背景,注重语言运用真实情景,重视语篇的框架结构,强调学习策略的习得,关注情感的渗透,侧重研究的深入和输出的浅出。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说,成功的文本解读是简化教材和活化教材,让教材更有生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构在自己能理解范围的基础上的。因此,文本解读重在让学生感受文本,体验文本,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意义。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与索取意义,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文本解读,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达到加深对文本感悟的目的,体味到语言的人文魅力。“精彩的课堂主要决定于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内容又主要来源于精彩的文本。”
【参考书目】
1.李学书;谢利民 , 《中学英语文本双层解读模式探究》 ,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 年。
2.刘? 丹.运用Backward Design 设计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