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梅
夏津县第二中学 山东德州253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历史背景下,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和推行“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道德与法治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根据课堂设置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动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针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转变传统思想,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理念,让小组合作真正的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鼓励学生在互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为了让小组合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最大效应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课前准备
学校为了更好的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们规定思政教师每周一上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教研,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关注研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实的问题,以此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生活资源、社会资源,整合所有有利资源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以便更好的发挥小组的作用。
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确保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精准备课是确保教学中教师能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疑难问题;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这几方面的要求是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基础。
二、组建小组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只有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当前的课改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因此为有效确保均衡分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以6、8人为主,六人组以两名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中心,帮扶两边的同学。八人组以四名优秀的学生为中心,帮扶两边的学生。小组成员的组成原则就是:结合学生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擅长的技能(语言表态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以插秧式组建。给每个组员编代号,确定自身职务,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找到自己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
定期组织小组长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成员和最负责任的小组长。
三、小组合作问题的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让小组合作能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问题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可探究性和讨论价值,难道过高过低都将失去其价值。第一、合作探究中的案例素材中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比如初三课程创新课程结合5G技术、初一中生命价值、初二中社会责任结合疫情期间救死扶伤的案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扶危济困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引发学生思想共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话可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自我提升。第二、问题设置要有开放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领域作答,在组内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
确立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流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
(1)学(定标自学)首先教师以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学习。
(2)研(6人、8人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关于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问题,我们以南昌市发展案例。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南昌市皮革工厂乱排乱放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初步谈感悟,面对高价房地产项目,市政府做的选择、取得的成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福利,让学生思考南昌市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真正的感悟总结南昌市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的正确选择。案例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触动学生思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总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小组中的一份子,因此组长要兼顾每一位组员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讨论状况、存在的疑问、甚至可以成为小组的一份子共同合作,尽可能的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
(3)展(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享讨论成果,小组成员讨论后的成果由3、4号同学进行记录、整理,鼓励6、8号同学进行展示,对于不完整的地方可由其他组进行补充。
(4)教(教师精讲)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和学生自己不能挖掘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总结升华。
(5)达(当堂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巩固达标。
四、课堂评价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兴趣,给予学生适时地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等方式进行评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和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作出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积极正面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浓厚探索求知氛围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欲望。
全员评价激励机制比如等级制,每一次的小组课堂成绩进行累计达到一定的分数或等级进行重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抓阄奖励,老师准备好不同的奖品,由获胜的小组成员进行抽奖活动,不设空奖,让学生收获惊喜。
五、课堂成果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教学理念。
1.小组活动的应用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这种课堂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读题解题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较好的为之前学生即使把课堂中强调的重点背的滚瓜烂熟却答不对问题的尴尬现象提供了帮助。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精神就不能圆满的完成任务,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实现由重教转向重导,真正把教师推向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新环境,有利于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