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晓成
[导读] 在传统的道德法治课堂里理念的灌输往往会被过分看重这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偏严肃
       刘晓成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   723200     
       摘 要:在传统的道德法治课堂里理念的灌输往往会被过分看重这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偏严肃,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互动式教学被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也逐渐被运用于道德法治课堂里。因此,本文基于现状,对在道德法治课堂里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意义进行探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一直都难以被提升,这是由于很多教师依旧沿袭了传统教学法,以灌输式模式为主。继续把自己作为主体,只是一味的讲授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方式看似面面俱到,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相关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在课堂里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意义的同时,也要给出相关教学方法。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始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内容,对于法治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重心放在单一的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实际的法治运用能力。采取互动式教学的过程里,不仅完成了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还能通过这些良好的互动加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无疑对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利的,从整体上来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聆听的方式。教师容易出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行给学生灌输过多的道德法治观,殊不知这样“大满灌”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缺少互动环节、以教师单一讲授所形成的较为枯燥的教学氛围所造成的。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切实的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采取互动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协作
       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协作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能够被提升,同时学生和同伴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还能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于道德与法律等知识的理解,更好的达成目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对《情绪的管理》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在课前老师就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例如:“我们在生活或者学习里会产生哪些不良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发生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方式去缓解的?”在提出问题之后,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组内开展自由讨论,大胆发表自己有关于负面情绪的相关想法,并且积极倾听同组其他小组成员的一些想法,做好相关的解决方式。其次,教师也可以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统一的组织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学生能从别人的发言里对情绪管理有更好的认识,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是很有利的。最后,教师还可以以课后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例如以开展制作手抄报、阅读关于情绪管理的书籍并且组织组内访谈活动的形式,去深化学生对于情绪管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通过加强小组协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去激发学生对于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并且在这个过程里始终保持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德育教学有效性。


       (二)营造互动式教学情境
       由于汉字常常以一个平面的形式所被展现,如果只是单一的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相关的道德法治教学,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激发的同时,也会使课堂处于一个较为沉闷的氛围,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从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老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时候,可以营造更具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比如教师在对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初中生对于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只是借助课本里单调有限的例子进行相关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加以完全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里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案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校园暴力、欺诈等,和学生一起围绕案例讨论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书本上的文字更具形象化的特征,还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形象的案例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起到目标教学的效果。又比如教师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与他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争辩性的话题或者案例,让学生围绕相关的主题,分小组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能够从别人的想法里强化相关的法律意识,更能在自我辩论输出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法律观念以及保护自己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营造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情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提升,这无疑对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师适应“多元化”角色转变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开展互动式教学不可以被忽略的一环。传统课堂里面教师提问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灌输这个单向教学模式,既不能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更新课标下道德法治的相关教学要求。所以教师要完成“多元化”的角色转变,不仅仅把自己定位成“教授者”这一角色,更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变换不同的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加强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首先要做为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做到在课堂里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仔细倾听学生的相关想法。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使用积极的评价体系的同时,也不可对学生进行辱骂。其次,教师要正确定义在自己的角色,比如将自身角色定位成“榜样”榜样的力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像一面“镜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作为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老师来说,教师自身更加要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只有时刻端正自己的品行,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相关的教学质量。最后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生的“好朋友”初中生在学习成长的时候,必然会碰到很多的“烦心事”,这不是通过日常常规的教学就能够被解决掉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朋友,鼓励他们在课后和自己分享,在这个过程里进行耐心倾听他们的烦心事的同时,也积极进行相关的疏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教师适应自身进行“多元化”角色的转变,不仅能够切实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需求,后续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切实加强道德法律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在道德法治课堂里采取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和传统的课堂对比无疑显得更为高效,初中生核心素养被得到相应的提升的同时,也构建了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在课堂里营造更具互动式教学情境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完成自身“多元化”角色的转变,以此构建更为高效的道德法治课堂,加强初中生的道德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邵永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90-91.
       [2]朱文霞.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6):272.
       [3]金祝余.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才智,2020(09):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