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风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绝非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它将是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常态。互联网特性加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出现一些困境,本文将在梳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与优化
在2020年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和“停课不停教”,思政课线上教学应运而生。到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线上教学仍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笔者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后疫情时代思政课线上教育面临的问题,来探讨如何解决困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首先,需要明晰“后疫情时代”这一概念,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蔓延,未能得到全面防控,因此本文涉及到的“后疫情时代”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国内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复学,全社会也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线上教学”仍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所以本文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后疫情时代”。[郑宏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0(7):54—66]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其特点在于:一方面不仅有高等教育的特性,更侧重于高等的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性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本科生侧重于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专业知识,更注重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的学习。而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强,具有“上手快”的特点,同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疫情爆发初期,积极探索、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一些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主动丰富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融合于网络平台。后疫情时代,随着教育教学的推进,网络授课平台的拥堵,线上教学对学生而言不再新鲜,线上教学的不可控等问题逐渐出现。
(一)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泛化
疫情打破教学常态,为使“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落地生根,开展线上教学势在必行。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并非是教学资源和平台的简单整合,尤其是思政课除了知识传递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因此完全脱离线下的课堂教学这一载体,要实现教学组织和师生顺畅互动等全部教学要素绝非易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横纵向对比之后发现:市面上现有的专业教学平台少之又少,其他“后起网络平台”教学功能泛化严重。比如超星学习通的研发以课程为中心,设课前、课后、课中的功能,提供并支持作业、通知、教学资料、评价、期末测试、拓展阅读等较为系统的教学功能,最大隐患在于上课高峰期系统瘫痪频繁,语音互动效果不佳;类似于钉钉、企业微信、腾讯课堂、qq直播等平台,其功能主要集中于公司打卡考勤,云会议,娱乐等一般的信息传递,虽然后期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之后,教学功能不断齐全,但从完整有效的教学层面来看,交互性时效性依然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授课期间,进行多平台场景的转换,其势必影响学生注意力,影响课堂效果。
(二)线上教学新鲜感易消失
00后作为网络的原著居民,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疫情初期,线上教学倍受学生青睐,不管是课前签到,课中交流互动还是课后思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均很高,而且主动协助老师研究各平台新功能,搜集课堂素材等等。随着所有科目线上教学的推进,一方面:学生连天累日对着网络上课,连麦互动的新鲜感已不再吸引,“大型网友”的师生之间不再神秘的时候,学生的关注度将降低,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刺激,新鲜的事物上。
另一方面,作为网络土著的00后大学生,非常了解网络特性,极易利用网络开放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出现刷记录假学的网络现象。
(三)教学信息传递易失衡
在线上教学中,师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授课与学习,这就要求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根据现代传播理论,一条信息要完整且准确的传播,需要信息源、信道、信宿协同交流,首先需要信息源将信息进行合理编码,借助信道这个载体传递给信宿,必要时信宿进行反馈,信息源要将信宿的反馈进行处理,如判断、补充、修正、调整等,再次传递给信宿,若有需要,需要来回反馈和处理,最终完成信息的精准传播。基于此,在线上教学中,师生互为信息源和信宿,网络教学平台则为信道,要想达到思政课价值引领,精神共鸣,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信息处理的环节必不可少。由于网络卡顿,网络平台互动效果不佳等原因,或多或少造成教学信息传递的失衡或偏颇。[李月玲,董新兵.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 27(2):92-96]
三、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的对策
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在不断改进探索的过程中,这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以此契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仍是常态,基于上一部分困境梳理,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对策: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打造高职院校精品课程
一方面线上教学的基础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通过线上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中,网络平台的影响是第二位的,诸多教师希望提高网速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加强网络平台的教学功能。因此,高校需要以此为契机,完善网络状况,打造智慧教室,支持教师能提前完成教学录制。另一方面线上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以此为契机,积极提升自身线上教学能力,要深刻意识到:线上教学不再是应急,而将是常态教学方式。疫情初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集思广益,不断探索研究并结合一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完成了授课,到了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精品课程,其一可以锻造本校教师团队能力,学校可从政策制度方面支持思政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大胆尝试,比如线上教学的考核标准区别于以往教学;其二本校的精品课程更贴近时效性,更贴近本校发展,更贴近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发展。
(二)尊重教育规律,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朋辈效应
如前所述,00后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和新鲜的事物,高职院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自主学习习惯不佳等现象,这本是群体特性,亦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唯有在尊重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转变授课思路,创新授课形式,从签到环节,课中讨论分享到课后作业的设置等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结合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和塞奇.莫斯科维奇所著《群氓的时代》发现:“群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具备同一心理和目标的群体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效仿,因此教师可利用朋辈效应,积极打造同龄人的模范作用,树立班级标杆和对象,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畏难心理,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掌握线上教学这一主阵地和主渠道。
参考文献:
1.郑宏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0(7):54—66
2.李月玲,董新兵.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 27(2):92-96
3.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04
4.[法]塞奇.莫斯科维奇著,李继译. 群氓的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05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2020年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释”(2020YB30)
作者简介:李小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