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胡忠锋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人文、自然、社会这三条主线和信息技术,劳动教育
       胡忠锋
       安徽省天长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39300 )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人文、自然、社会这三条主线和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这四个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教没有现成的教学范例,也不可能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格式,因为只有面对具体的活动主题,才能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决定活动主题开展的具体形态。因此,要使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开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的究。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题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切中孩子的兴趣和关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选择上,我们也要遵值这个原则,尽量选择一些孩子们所喜爱和普遍关注的主题,指导学生筛选主题并最终确定主题。
       建立在孩子兴趣和关注基础上的主题选择和确定,加之教师有效的指导,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教学《安全出行》这一课,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首先,让学生 自由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同时渗透一些基本交通常识的学习。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规范的语言提出问题,可以设计固定的规范格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最后,筛选、提交自己小组最想研究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由选题一一规范选题——筛选最有价值的选题这三个有梯度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选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要注重指导、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要围绕目标进行,并善于在教学中将二者整合起来。如:教学《奇妙的水》时,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搜集水资源的分布及水量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的围绕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需求进行资料的搜集利整理。
       (2)搜集资料的途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条件等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任务,小组合作或单独搜集,然后进行交流。分析、整理,形成学习资料。在搜集资料的方法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请教调查法、网络检索法、查阅书报法等。
       3.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以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设计并完善活动方案,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对活动方案知之甚少,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极少遇到设计活动方案的相关知识和训练。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的一系列活动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例如:教学《电视百宝箱》这一活动课,在进行调查电视机活动之前,就要按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工。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制定调查研究计划表、人员分工表、统计整理表等,最终完成有关电视机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实施阶段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除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外,都会生成新的目标,产生新的主题;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也会迸发出创造性火花。所以说,综合实践课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使每节课都有意义。作为教师就要及时发现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评价是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来帮助学生积累成长的经历。这就需要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准备相关资料并对活动过程做好记录。
       (1)确定记录人员,制定记录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最好空间,让优点更优,特长更特。这里需要指导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爱好,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发展和展示的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分工阶段、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也要适当给予指导和调整。
       (2)明晰活动过程,设计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多种多样, 通常可采用表格式、过程式、日记式、图文式等方法来进行记录。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便捷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3)建立活动档案,收集活动资料
       在活动过程中,会收集到很多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建立活动档案袋用以收集和存放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和分类,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对待资料的习惯。
       3.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校外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的方式安排,课外和校外时间开展活动。在开展课外、校外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参与、安全措施等进行指导和安排,既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使收获最大化。例如:在开展《身边的植物》这一活动时, 有的小组走进植物园进行探究,有的小组去公园认识植物,有的小组到田野乡间寻觅植物。这里,教师要在活动前对各小组作指导并作相应的安排使探究活动有效开展。
       三、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指导
       1.指导学生展示成果并积极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十分注重对学生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统计的结果、活动的体验进行展示、交流。成果的展示、交流也是综合实践课的收获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事先由组长对本小组搜集的资料作整理,安排小组成员汇报的先后顺序,并扮演小组汇报时主持人的身份。在小组活动的形式中,教师要指导组长协调统筹做好管理组员的的工作,还要指导组员解决好彼此之间的协作、配合等问题。
       2.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做出评价
       评价是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在评价阶段教师应注重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人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评、互评,使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外部操作得以内化,强化对探究过程的理解。
       3.指导学生积极总结并获得方法
       综合实践的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其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是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学生通过在平等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分享中学习并获得方法。 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履行好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其知识的储备、文化的积淀、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演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探索与发现能力、实践能力等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