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县域实施城乡教育帮扶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巩菊荣
[导读] 陇南市城乡帮扶效果显著,但是实际中却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巩菊荣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中学  746000
        摘要:陇南市城乡帮扶效果显著,但是实际中却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陇南市城乡帮扶的实际效用,本文在分析陇南市县域城乡帮扶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旨在探寻城乡帮扶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城乡教育,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教育;帮扶;探索;均衡
        一、陇南市城乡帮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校长缺乏帮扶探索精神
        经过调查,陇南市城乡学校的帮扶首先是从学校领导即校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始的,城乡学校的校长从管理理念着手,旨在为被帮扶学校传输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学习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学校校长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方面,一方面,陇南市城市学校的校长虽然呼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在对乡村学校的帮扶上,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教学、学生等层面,要将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乡村学校去,但是实际中却甚少有教师主动参与帮扶工作。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的校长需要时间去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去改变学校的现状,因此无暇顾及本校教师接受帮扶的现状,容易导致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二)深度合作比较缺乏
        虽然陇南市城乡帮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帮扶措施比较齐全,比如积极开展跨校体验,教师岗位互换等活动,但是这些采取的措施都比较基础,虽然在被帮扶的学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乡村教师表示帮扶的长远效果不大,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帮扶结束之后,城乡学校的教师之间便疏远了,甚至很长时间不联系。这也说明,陇南市城乡学校的教师缺乏深度的合作,二者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没有形成长期固定的、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导致帮扶断断续续,互帮进步的效果不显著。
        (三)帮扶缺乏保障措施
        陇南市的县域的城乡学校虽然都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帮扶实施计划,内容比较全面,在帮扶范围、帮扶次数方面都有明确的指标,因此,很多学校在帮扶中依据计划开展实际工作,帮扶的内容比较浅显,浮于表面:比如,领导座谈,课件共享等,很少开展比较固定的、深层次的学校交流活动,虽然表面上看似完成的了帮扶工作,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缺乏政策的保障机制,很多城市学校觉得这种义务性的劳动,“劳民伤财”没有主动帮扶的必要。二是接受帮扶的乡村学校碍于学校声誉,也不会主动请求帮扶,在这样容易出现“形式化”的帮扶,于双方学校的发展毫无裨益。
        二、陇南市县域实施城乡教育帮扶的探索
        (一)提高学校校长、教师的参与意识
        作为丞相帮扶的参与主体,作为学校校长,都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城市学校的校长,在帮扶过程中,应该起带头作用,鼓励本校的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引导教师在农村学校中去流动学习,让主动帮扶的意识深入人心。

最为农村地区的校长,也应该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在与城市学校的校长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地采取改革措施,切忌盲目、圈盘接纳。双方乡长应该建立比较稳定的交流、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的发展问题,交流管理经验,从而促进双方学校的共同发展。比如,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校长建立了互帮互助的小组,校长为主要的负责人,小组成员为各科目优秀的任教老师,在帮扶过程中共同探讨乡村学校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并组织小组成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力量,以带动老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心,优化帮扶效果。
        (二)规范教师帮扶
        由于陇南市乡村地区缺乏优质的教师,师资严重不足,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地区,因此教师成为城乡帮扶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实施帮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规范教师帮扶的制度,完善教师帮扶的流程、内容和措施,完善对教师帮扶在工作态度、质量和结果上考评,以深化城乡之间教师的相互合作,切实做到城市地区的教师能够倾尽自己的所学,全力帮扶乡村地区,尽量避免形式化的帮扶,提高教师帮扶的主动性。为了实现城市地区对乡村地区学校的长效化帮扶机制,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建立了城乡教师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经典的教学视频,微课、电子书等;城乡之间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直接对话,交流在帮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或者交流经验等,以实现思想上的碰撞和进步,达到二者的深度交流合作;陇南市城乡学校还开展了连片教研活动,不同科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学,其他学校教师共同听课、评课,以达到深度合作。
        (三)健全帮扶的保障机制
        对陇南市城乡学校之间的帮扶,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加大帮扶过程中的监督,让政府的相关部门成为监督主体,监督城市学校教师参与帮扶的主动性,参与帮扶之后的质量等方面。当帮扶质量达标之后,应该给与这些教师相应的奖励,促进教师的帮扶流动。比如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就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到被帮扶的乡村学校去授课,并根据授课的次数、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在评职称时便会进行相应的加分。这是学校给与帮扶的教师给与的奖励,而政府也应该给与城市学校相应的财政激励措施,以激发学校的参与积极性,从政策上保障帮扶的长效化。
        三、结束语
        虽然陇南市城乡帮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只有在实际中不断总结这些问题,才能不打断推进我国城乡教育的公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娟涓,徐辉.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1,(1): 7-12.
        [2] 李慧,赵佳娜.河北省乡村教师现状及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河北企业,2016(2):73-75.
        
        
        
        
本文系2020年度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对陇南市县域实施城乡教育帮扶的探索与实践模式》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LN【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