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燕 谷颜卿
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山东省德州市,253500
【摘要】“亲子日记”开启一扇家庭教育的窗;“亲子日记”架起一座家校合育的桥;“亲子日记”拉起一条爱与信任的纽带。
关键词:亲子日记 转变家长角色 和谐亲子关系
一、课题的提出
“亲子日记”是指由家长记录孩子成长历程或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日志。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具有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家庭中充满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形成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的研究旨在利用“亲子日记”作为工具建设学习型家庭,和谐亲子关系。
二、研究背景
1、从我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2、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我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
3、“亲子日记”既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又是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助推器。
三、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能否坚持写亲子日记并考虑到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制定独特的
教育方法。
四、亲子日记的作用
1、亲子日记提升家长的个人素质:帮助家长遇事先静,这是日
记的第一功效。《人性的弱点》第一章就写到人的天性就是:做错了事只知道责怪别人,绝不会责怪自己。最后也告诫我们:我们不要去责怪别人,要试着去了解他们,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这样的观点不仅在管理学上使用,在教育领域十分管用。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也不要是使用恶毒的批评,指责或者抱怨。亲子日记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信念的坚持,一种亲情的递进,一种家庭的和谐,一种幸福的体现。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也会为孩子,甚至是为子孙后代树立一种典范。
2、亲子日记助力家长转变角色。
今天的孩子成长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时代的发展使家长不得不
转变角色。传统的“父为子纲”角色要转变。父母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家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角色,转变为适合沟通的朋友。父母由颐指气使的命令者转变为转变为孩子的倾听者。父母为教化者,孩子为被教化者的角色随着“文化反哺”现象中的平等对话者。
3、亲子日记和谐亲子关系、让家庭和谐。
有时候我们就不容易明白,一位妈妈或者爸爸写日记怎么有这样奇特的功效呢?因为日记不仅是文字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人只有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得到传承,这就是文字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文化传承唯一途径。在书写的过程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逐渐丰盈起来。古语云: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我感觉书写亲子日记是更好的修行。因为读书时学习其他文化,而书写在吸收其他文化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当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都有了,家庭中的那些琐事还不能解决吗?在书写中我们学会了体谅子女,进而体谅妻子或体谅丈夫,体谅他人的一切,这不也是高质量的交往中所所必需的品质吗?
4、亲子日记助力父母发挥榜样示范,建设学习型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榜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坚持写亲子日记潜移默化地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鞭策。马卡连柯在《父母必读》中论述了家庭文化的重要性:“父母本身不看报纸不读书,不进电影院或剧院,不喜欢参观展览会博物馆的家庭里,很难使儿童有文化修养。”
“亲子日记”开启一扇家庭教育的窗;“亲子日记”架起一座家校合育的桥;“亲子日记”拉起一条爱与信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王蕾蕾 论学习型家庭的构建 【J.】中国成人教育 2004.4
2. 武际金 《校长陪你做父母》 【M.】2016.10
3. 赵忠心 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5.
(作者: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 刘新燕 谷颜卿
253500 )
本文系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家庭教育”专项一般课题(亲子日记推动“学习型家庭“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XYB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