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 钟燕芳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问题
钟燕芳
河源市紫金县南岭中心小学 广东 河源51743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问题。中国城乡的经济差距较大,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到发达地区谋生,但他们无法负担起发达地区较高的生活及教育成本,无奈只能把子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因此有了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监护,父母亲监护教育角色的严重缺乏,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有的留守儿童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加坚强乐观、勇敢懂事;有的留守儿童却孤独内向、缺乏自信、不善言辞。本文就如何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思想品德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市转移就业,其子女则被留在农村老家中,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等监护的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我班上共有34名学生,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有30人,占比约88.2%,其中双亲留守儿童有23人,大约占留守儿童的76.7%;单亲留守儿童有7人,大约占留守儿童的23.3%。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非常重。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失,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亟需得到关注与缓解。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每个孩子都期盼关爱,期盼有父母的陪伴。但是为了生活,部分父母迫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城市打工养家,不能时刻陪伴自己孩子的成长。哪怕是再懂事的孩子,心里面都会有一块空缺,即使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给予再多的关爱,仍然无法完全弥补,毕竟父母亲在幼儿内心的重要程度是无可替代的。一般来说,隔辈人对孩子会更加溺爱、迁就,可能会对孩子的性格、习惯产生不好的影响,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缺乏自信、胆小等自卑心理。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常常留意班上孩子的心理状况,尤其是留守儿童。
       班上的小A同学,他父母都到他乡谋生,过年过节才回老家一趟,一年才能与父母见上一两面,日常由爷爷奶奶照料,父母关怀的欠缺,导致他的情感非常脆弱,畏惧困难。学习不用心,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也可想而知是不理想的。一次,他犯错被批评,立马掉眼泪,他也不说话;并且过后,他自暴自弃,更加不认真学习。我发现之后,在课堂上让他解决基础的题目,相应对他进行表扬、言语激励,他才打起精神学习。平时也经常找他谈心,问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并且我联系小A的家长,反馈小A在校的一些情况,让他们有空多打电话与孩子沟通,多关心他。慢慢地,小A他更有自信心、更好学了,习惯、成绩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改善!
二、创造留守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
    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主动、甚至拒绝与他人交往。相比普通幼儿,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更为欠缺,为了能够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培养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2]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其中成绩优秀,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作为该组小老师,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惑时,就可以请求小老师的帮忙。

并教会他们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向他人请教问题时:“你能帮帮我吗?”“谢谢你,我明白了!”留守儿童在使用礼貌用语的同时,会渐渐地提高自信心和语言组织能力。老师利用这种方法,不仅仅为留守儿童创设了与人交往、沟通的机会,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箭双雕,为什么不去做呢?班上小B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不善言语,成绩中等,上课从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声音非常小,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不敢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了解她的情况后,我每次批改她的作业时,都把她叫到跟前,一边批改她的作业,一边让她说出做题的方法;当遇到她不会的题目,耐心向她讲解。不仅起到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效果,还能锻炼她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安排活泼外向的学生与她同桌,让同学课间与她一起玩、一起学习。久而久之,她们成了很好的玩伴及学习伙伴。小B同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课上也鼓起勇气举手,我抓住这些机会,“狠狠地”表扬她,她性格越来越开朗了。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感受父母在亲情上的关心与爱护,在道德准则和榜样示范方面缺乏正确的引领,加上隔代教育看重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道德上的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3]小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老师要共同合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道旁设立了文化栏宣传栏,上面印刷有班级照片。我偶然间发现照片上的部分同学被人为严重“毁容”,经调查了解,这件事是班上小C同学做的。原来他觉得照片被贴在宣传栏,这让他感到丢脸,不想被别人看到,所以把自己的照片刮花;把另外几个同学照片刮花是觉得好玩。我严肃对他说:“这些都是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是为了让我们的大家园更美观,他们在为我们做贡献。而你这个行为却是在破坏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属于破坏公共物品!如果你辛苦制作的物品,被别人故意损坏了,你是什么心情?”经过一番交流后,小C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诺以后会爱护公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像小C这样的孩子,本质并不坏,只是他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价值观,也是义务之一。
    总之,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习惯养成、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担任起教育职责,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心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对他们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让他们幸福快乐成长;多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建设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闰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9-22
[2]朱寿芳.利用民间游戏提高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刍探【J】.成才之路.2019(13):34
[3]张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对阅读教学中情感活动的再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7):9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