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琼
广州市南沙区大井小学,广东 广州 511455)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建设者,管理者,对班级负有责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问题学生是需要班主任特别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学生其中包括农村特殊家庭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给予相应的“阳光”,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主任;农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经典名言,在教育学生当中,班主任不可能会遇到一模一样的学生,有的也只是性格类似,而不是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孩子总是看起来缺乏信心,自卑地远离群体,不积极交往,躲在自己的角落里,他们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上的一些特别的树叶,很少见到阳光。这些特别的树叶就是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孤独自卑的,而面对这些孩子们,班主任更要提高对自己的标准,多关注这些孩子,给他们爱的阳光,让他们感受阳光的美好。
一、及早了解,重点关注
班级是一个群体,由个体组成,在群体生活中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会影响群体的质量。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在班级中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因而关注每个学生发展才能促进班集体茁壮成长,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尤其要及早发现班中的问题学生。我所在的是农村小学,每接任一个班级时就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别形成不一样的学生档案,及时发现班级中特殊家庭的问题学生,因为农村孩子的父母无论是知识水平,生活水平还是认知水平等方面都较后进,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不能与时俱进,因而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重点关注。
二、找准问题,针对教育
问题学生的心理是十分矛盾,有内向和外向的。外向的孩子表面上看似没有羞耻心和荣誉感,对于老师的批评不在意、不红脸、但实际上他们是有自尊心并渴求他人的关注与尊重。只是经常受到多方的指责、批评或嘲笑,造成一种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指令或家长的劝告,性格逐渐古怪、思想转向偏激的状态,刻意隐藏自我,与同学关系恶化,对老师抱有抵触的情绪。内向的学生则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内心,沉默寡言。
本人所任教的农村小学班级里也有这样或那样情况的孩子。经分析,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由老人家在家照看孩子,只管吃饱,并带有隔代亲人对孩子的溺爱,教育时间极少;也有在本地打工但早出晚归的父母,与孩子见面时间少,孩子自己管自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引。使孩子们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不能及时向父母倾述,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造成亲情缺失,孩子的性格、思想也逐渐出现问题。第二是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只重言教而不重身教,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如将孩子安置在自己打麻将的地方,自己打麻将,孩子在一旁做作业或玩耍;或者是只顾自己的休闲娱乐,将孩子独自留在家看电视、耍手机等,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了一系列的不良习惯,成了问题孩子。三是父母关系不和谐,文化修养低,家里有暴力行为,父母的监管不一致等,使孩子出现各样的问题。家庭因素是重要一面,其次学生自身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学校教育的因素等都是影响之一。因而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要找准问题成因,分类别对症下药,给学生一片阳光,让其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三、运用有效方法与策略,给学生播撒阳光的种子
(一)多给耐心与尊重,与学生平等沟通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虽是很繁琐,但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更要及时教育,要多给耐心与尊重,与之平等沟通。如本人现任教的班里有一位男孩,个子高大,力气大,性格倔强,主见强,报复性强,喜欢打架,课堂随意吐痰、说话,不注重卫生等较多恶习,其他的任课教师都拿他没法。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一开始就先找他的父母聊聊,发现他的父母缺少文化修养和道德教养,再与孩子交谈,得知其父母经常打架甚至有家暴现象,我认为要给他灌输爱的教育,便经常给他讲男孩子该学会保护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怎样与同学间友好相处,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意其动向,多找出他的闪光点在班上表扬,如:字体写得好,单词拼读和记忆准确等,让其他同学慢慢减少对他的坏印象,也给他树立信心和威信,因而他虽然难教,但很愿意听我的教导,还很乐意帮我做事情,特别是搬动一些重的东西时总有他的帮忙。英语科成绩是最好的学科。
但该生近半年表现又反常了,还经常上课迟到,或不来,与其父母交流后,得知其父母因感情不和,母亲跑了,现由父亲带,父亲早出晚归,没人叫醒他,所以自由着。我在课上避免提到与家庭相关的话题,照顾其情绪,多与其父母交谈减少对孩子的影响。也在班里表扬他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好,自己上学和做饭。通过老师的关心、赞扬,在交流中多点理解和耐心,打开了该孩子的心扉,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他的自尊心,慢慢的他就回归正常学习。因而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开导与鼓励,让他们得到指引。
(二)勤于组织活动,搭建关爱与鼓励的平台
举办相应的班级活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与距离,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班会课或队活课,举办小组手工活动,合作画脸谱,一人选择颜色,一人选择图形,分工合作,然后猜一猜。这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分工,体会团队精神,帮助问题学生走出来,融入小组,融入班集体,也让学生对京剧脸谱所蕴含的戏剧文化有一个有实践的认识过程,一举多得。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让问题学生在“画”和“猜”之间自然融入活动之中,让他们不孤单,不自卑,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鼓励。
(三)善用家校合作,多重发力
家校合作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导航,两者相互配合,双向支撑,构成一个双向互动活动。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其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起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延续及系统化。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与家长进行新型的家校联系,使家校互动变得便捷、高效。让问题学生的家长认识到关心与爱护对孩子在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父母的力量,让他们得到家长及时的关怀,摘掉“问题”这顶帽子。善用家校合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并驾齐驱,多重发力,为学生发展创造优良的教育氛围,促使问题学生正常发展。
结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他们承载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家庭的未来。但面对各种复杂的因素,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使命,不仅局限于教书育人,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关爱学生,温暖学生,将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接纳自己,让每一片树叶都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在阳光的普照之下闪耀着翠绿的色泽和光芒。
参考文献:
[1]杨军年.班主任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12.
[2]程晋芳. 有爱才有教育——浅谈班主任如何关爱“问题学生”[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3]殷桂芬. 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