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馨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心理教育对大专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很多学生都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专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文化知识的教育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关注,将学生培养为理论知识过硬、心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就需要对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出创新,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提高大专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本文对新时代做好大专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大专学生;心理教育;创新
引言:在“十九大”会议中,新时代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语,一共出现了35次。新时代一词,反映出我国现在所处的全新环境。在大专学生教育中,需要着眼于新时代,对心理教育的路径方法实现创新,提高教育效果。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大专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不足作出分析,提出创新心理教育路径的具体方法,希望可以给大专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新时代背景下大专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大专院校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学生所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从而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提升心理教育地位。就目前大专院校的教育实际情况来讲,除了常规的学科教育之外,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就是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地位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但仍然不够。(2)缺乏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没有和学科教育、思政教育等教育活动实现对接,导致心理教育处在孤立的局面,大部分院校并未将心理教育纳入常规教育,而是通过选修课、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这导致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难以深入,浮于表面,开展效果不好。(3)心理教育较为被动。教育本来应该是一项主动的活动,对学生主动进行教育。但是目前的心理教育却较为被动,往往是由学生前往心理咨询室咨询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解决。但是很多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会主动前往心理咨询室,这就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4)社交功能障碍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开始进行集体生活,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社交能力要求不高,大多数学生也只是专注于基础文化知识。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有严重社交功能障碍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生活。若缺乏必要的转变和良好的引导,学生很难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高校所发生的恶性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学之间因为交流不畅或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2新时代背景下大专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路径
2.1着眼新时代深入认识心理教育
对部分心理教师而言,其对心理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加之当前大专院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心理教育实现重新认识。首先,需要认识到心理教育的本质。心理教育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面临的一些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且学会如何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比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紧张焦虑,心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其次,要认识到心理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对大专学生而言,心理教育绝不仅仅是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大专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可能面对各种危机,如果不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很可能在一些危机中遭受打击。所以,心理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避免这些危机的能力。只有对心理教育有深入的认识,才能让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
2.2优化模式主动开展心理教育
针对当前心理教育活动较为被动的问题,需要对具体的模式进行改善,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1)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目前大专院校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因此可以新设一门心理健康课程,并且将其作为基础公共课,全校学生都需要学习。
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的方式,主动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2)可以构建“一对一”心理服务。对大专学生而言,心理问题往往总是难以启齿的,因此,可以构建“一对一”的心理服务模式,给学生开辟私密的心理教育途径。可以借助微信、QQ等及时通讯工具,建立心理教育学习群,教师可以从群中和每个学生进行私聊,询问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给出建议。这样私密化的教育途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3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心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以及沟通模式之外,还需要将心理教育和学科教育、思政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让心理教育全面渗透到大专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学科教育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在学科教育中创设一些考验学生心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到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再比如在思政教育中,也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进来。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某些环节原本就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心理上克制自身情绪,在思政教育中也有相关内容。所以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大大提高心理教育的覆盖范围,并且增强学生的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
2.4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校园生活、人生观和恋爱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以就业、职业、婚姻等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通过班级会议、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来增加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2.5增加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除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并设置相应权限,使网络咨询平台能够保证学生的隐私,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或情绪疏导。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送和心理学相关的文章、视频和优秀影视剧,使学生在日常娱乐的同时提升思想意识和自我疏导能力。网络的信息内容服务十分丰富,学生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咨询和处理。教师要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要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6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全面掌握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将这些具体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随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记录学生每学期每年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庭或个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动发现学生可能诱发的心理问题。
结束语
对大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专院校在心理教育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需要认清背后的原因,重新认识心理教育,优化教育模式,同时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让心理教育在大专教育中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廖键.开拓新时代的心灵教育: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48-49.
[2]赵静.开拓新时代的心灵教育:谈新时期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J].长江丛刊,2017(7):234.
[3]叶海昕.把握心理特点做好大专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都市家教,2013(2):9.
[4]艾波,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