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超 杨冬旭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摘要:应急救护培训是提高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增强防灾避灾意识的重要手段,随着各种公共安全事件以及一些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的大量出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已经成为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中迫在眉睫的任务。希望可以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帮助大学生能够在意外来临时第一时间采取自救和互救,最大程度的保护生命安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实施对策
我国大学生群体规模庞大,但是他们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普遍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能力较弱。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要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这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意外来临时,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生命安全,能够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
一、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现状分析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对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并且定期进行实练演习,确保培训教育工作能够覆盖全体学生。但是高校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时,往往过于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于大学生应该必备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效果也差强人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时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资源投入有限
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大多是由非营利性的学生组织,例如校十字会和院十字会发起,具体的应急救护培训资源由学校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经费、师资、设备等短缺的情况,导致应急培训工作开展四处受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培训内容单一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时往往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内容枯燥单一,根本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的培训内容往往只是开展一次讲座就草草收尾,根本无法起到预期效果;还有的学校只是通过举办应急救护技能大赛来替代日常的应急救护知识教育,导致培训教育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所以很难在学生中产生长期影响。
(三)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淡薄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时,很多大学生都不能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他们认为应急救护属于医护人员的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参与应急救护培训既枯燥又浪费时间,这也与应急救护宣传不到位有关,导致大学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效果的有效策略分析
大学生激情四射、热情张扬,活泼好动的个性增大了他们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提高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效果、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利用社会上的所有可用资源
高校一定要与政府积极沟通,将高校的应急救护培训费用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范畴,加大对高校教育的扶持力度,为应急救护培训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高校在充足资金的保障下,建立起更加系统的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教育体系,并且将应急救护培训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常态性内容,推动应急救护培训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面向社会、校友会、合作单位等,积极筹措各界的资源,以赞助或者捐赠的形式,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的来源渠道,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让培训范围覆盖面积更广、持续时间更久,真正促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二)丰富应急救护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大学生群体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时,教师一定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培训效果。例如,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大比拼;也可以开展现场应急救护模拟演练以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大赛等,用这些喜闻乐见并有一定竞争意识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踊跃参与。同时在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媒体设备,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微电影等更加富有新意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接受培训。
(三)建立应急救护培训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效果,高校也可以将应急培训作为一项考核任务,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结果考核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分中,只有通过应急救护培训考核,才可以修够学分。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勇于挑战的心理,所以高校也可以将应急培训救护内容开发成具体的任务程序,利用打卡积分的方式,定期推送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完成。高校也要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对系统进行升级,不断扩展新内容,同时积极发展衍生产品,提高大学生与平台的粘性,利用积分榜或者积分奖励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意愿,同时利用平台中的培训数据,为构建更加全面的奖励机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应急救援培训是提高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大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长期坚持并且全面覆盖,这绝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高度支持,需要三方形成牢固的合力构建起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的长效机制,让高校大学生真正成为紧急事故的施救者和应急救护知识的传播者,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增添砝码。
参考文献:
[1]徐振霞,张聪,钟菲,雅鹏,李公根. 高校开展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校医,2021,35(03):239-240.
[2]郝春霞. 关于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护生应急救护能力的研究与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873-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