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张结友
[导读]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因为特殊教育面对的是各种障碍的学生
        张结友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因为特殊教育面对的是各种障碍的学生,如聋生、盲生、培智学生等。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应基于特教生以多元化的良性刺激。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更应积极突出特教体育教学特色,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掌握力所能及的体育技能,形成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拓展更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空间。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课教学对特教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特教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特教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如何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合理设置培智体育校本课程
        目前,培智体育教学的教材是从普教教材参考而来,只是延长学习段,降低了一些高技术型项目难度,并不符合培智学生接受能力,也难以适应培智学生发展需求的训练项目。为切实推动培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品格形成,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设置上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课程设置目标必须以康复学生身体和心理,恢复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为基础。培智学生具有肢体动作不协调、灵敏素质差等特点,所以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优先考虑发展、康复学生的上述机能,只有有了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协调基础,才能较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技术性教学,否则,极易偏离学生发展轨道,使学习体育技术变为一句空谈。另外,课程设置内容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培智儿童参加体育竞技机会较少,这与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有关,除非有特质,一般来说身体素质较差,甚至有残疾,长期自闭也让他们对技术性东西不感兴趣甚至有望而生畏心理,而对生活中玩的项目常能自觉训练。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抓住这一点,在内容设置上与生活实际和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相联系。如走直线可与现实生活中的走斑马线、右侧通行联系,抛物体(抛石子而非投掷铅球)、漫步机训练与公园或社区的健身联系,跨跳、跳上跳下练习与生活中遇有小河沟联系,使他们感到不陌生,学了就有用。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什么是危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便于良好意识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关爱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球类运动中,注重师生互动是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在传球、拍球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接球,教师适时进行耐心提示并示范,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相反,如果老师始终都认为某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信
        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发并利用学生的身体机能。

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利用教学中的诸多资源及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身体机能。教师应注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法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些特殊的学生与正常学生不同,学生间也存在身体方面的差异;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设置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智障学生与残疾学生应区分开来;教学内容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侧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法;体育教师应实现教学多样化,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育活动中启发并诱导学生,让这些特殊的学生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努力学习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得到不同成都的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发挥学生额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素养。
    四、突出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给学生健康
    这些特殊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缺陷,这些缺陷对他们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这些直接影响着其身体机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实施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全面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开发一些新的锻炼方式,在锻炼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首先是强身健体,其次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运动基础知识及运动技能。教师选择的运动项目必须以锻炼学生身体为前提,教师备课时应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教方及教学模式,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运动量及强度,以锻炼学生为前提,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运动量过大,会损伤学生的身体,不利于学生成长。运动量过小,起不到健身作用,因此,学生运动量要适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为宜。
    五、突出体育课的趣味性,给学生快乐
    在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让他们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让学生爱上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存在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其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体育活动需要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动,教师要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愉悦的运动氛围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良好运动品质有重要作用。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体验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運动,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更应侧重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从学生的主观认知及感受而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保证切实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选择能给学生带来乐趣的运动项目,让他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六、以辅助开发智力为目标,给学生启迪
   体育活动中有不少运动项目需要师生及生生进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某一动作或需要学生配合完成某一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智力得到提高。特教学校的学生有几种情况:盲童;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听力有障碍的学生;还有弱智学生等。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智力不如普通学生,特别是弱智学生的智力与普通学生相差甚远,因此,体育教师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也应注重开发这些学生的智力。特教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益智训练时,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训练,提高其智力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七、结语
        我们的教学还处在探究的初级阶段,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探讨,使之更完善。希望我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欢乐,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秀然.特教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新通信,2019(23).
[2]王岩.浅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拓展学生体育教育空间[J].中华少年,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