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 贾永祥
[导读] 全面发展是指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协调发展
       贾永祥   
       江苏省如皋市通用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基地)  226521
       摘要:全面发展是指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协调发展,在教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应有偏见。多年来,在学校和家庭之中的劳动教育都被忽视,这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新时代,迫切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以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全面发展;小学;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概述
       (一)、劳动教育基本理念
       1、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2、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3、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4、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二)、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小学学段要求
       1、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
       (1)、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3)、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2、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
       (1)、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
       (2)、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3)、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四)、劳动教育途径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1、由于缺乏劳动,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助意识,很多孩子不会洗碗,不能整理东西,不能洗衣服,不能做饭,因此简单的生活劳动都无法离开父母。


       2、劳动的意识很弱,逃避学校规定的日常工作和清洁等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相对可耻的活动,劳动是一种惩罚手段,劳动是一种非常脏的体力活动。
       3、劳动机会很少。学校将大部分工作分配给特殊服务公司,认为劳动由工作人员负责,而学校仅对学习负责,父母担心孩子学习繁重,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没有机会参与劳动。
       4、珍惜劳动成果,不要随意破坏,不要在刚打扫过的地方扔掉纸屑,要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5、一些学生认为,随着新型电器的出现,诸如自动洗衣机,自动洗碗机和清洁机器人之类的技术产品,人类无需工作。
       为了改变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对劳动教育的蔑视和错误的态度,可以加强家庭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实践,并使学生在家中和学校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并体验劳动实践的成果。未接受过劳动教育的孩子常常不了解劳动成果,并且由于缺乏劳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许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还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和命运,不应掉以轻心。
       三、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劳动过程和活动的丰富有趣设计是教育活动的首选,不仅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而且对孩子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的评估不应仅限于年级排名和录取率,而应加入对实施劳动技能课程结果的考量。
       (一)、丰富劳动内容
       1、将校园清洁工作交付给学生。每个学期的劳动实践课程每周两次,包括街道清洁、清洁厕所、抽水马桶、走廊、教室、宿舍等。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不同的劳动岗位,并轮流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劳动技能,使劳动成为学生根深蒂固的自然习惯。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
       2、加强劳动技能训练。通过清洁地板、洗衣服、冲水马桶完成小型劳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使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参与的各种劳动活动录制视频,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劳动过程和劳动技能。
       3、还必须将学生劳动必修科目与家庭劳动教育联系起来,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家中,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完成一份家务劳动,并及时填写《劳动教育成长记录》。
       4、学生劳动过程。每个班级每年至少要拜访一间疗养院以做志愿者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和劳动技巧。
       (二)、劳动技能发展
       劳动技能发展过程是一种基于孩子多样化的个性和兴趣的个性化劳动过程,可以丰富孩子的劳动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1、开展校园内劳动技能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劳动竞赛,如分类书桌,分类储藏室,洗碗,洗衣,折叠毯子和打扫地板,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通过表扬和鼓励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
       2、提供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例如烹饪,手工制作,剪纸等,以便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些课程进一步加强学习。
       3、定期邀请父母去学校进行讲座,并利用父母的成长经历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同时邀请一些学生加入。让学生从经验中感受、洞察中成长。
       结语: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是德育发展,提高人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才干,造福人民的基本德育工作,是德育,智力,身体和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学生德育教育指导小组.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2]吴亚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贾永祥(1970.09-)男,江苏省如皋市通用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基地)、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方向:劳动教育礼仪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