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妙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 要]习作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老生常谈习作教学“难”,巧借文本美句、关键段、课后链接等提炼方法,迁移运用,仿写“小练笔”,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的困境。
[关键词]:仿句;仿段;迁移运用;小练笔;
习作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老生常谈习作教学“难”。一、二年级要求写一两句完整、通顺的话,三年级要求连句成段、成篇,字数也从原来的几十字跳跃到不少于300字的习作。怎样才能让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有个好的开头,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多处灵活地安排了——“小练笔”。“小练笔”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不言而喻其作用可减缓中年级学生写作难的坡度。那么怎样让“小练笔”训练有效呢?
一、巧用文本美言美句,仿句练笔
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文段句式精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段落。阅读这些经典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作者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诗意秋天。“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习这一段,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发散孩子的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结合文本经典美句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照样子写一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跃跃试欲:
生1:“它把红色给了苹果,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高高挂在树上,它们大声欢唱着丰收的喜悦。”
生2:“它把粉色给了蔷薇,花儿朵朵,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美丽的花儿们在向人们点头微笑呢!”
生3:“它把葡萄灰给了葡萄,一颗颗灰白色的葡萄就像一粒粒晶莹透明的紫水晶,让人垂涎欲滴。”
生4:“它把深黄色给了大南瓜,黄色的大南瓜像一个个大灯笼,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
巧用文本精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由读学写,迁移方法,进行仿写训练,不仅借鉴作者好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唤起写作的兴趣,丰盈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巧用文本关键段,仿段练笔
学生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在三年级上册练笔中,可以仿段为主。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三年级上册教材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文段共同的写法归纳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常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练笔前要先对这种结构方式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述,提炼写法。
教学《海滨小城》“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红云中。”
师:“从哪里看出小城庭院的美丽,树很多、很美?”
生1:从“满街满院”“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体会到庭院的美丽。
生2:从“桉树的香味浓、凤凰树开花热闹……”中可以看出树很多。
师:文本“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小城树多很美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做“总—分”段式。请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围绕“文化广场里的花真漂亮啊!……写一段话。
“文化广场里的花真漂亮!瞧,
杜鹃花 ; 山茶花 ;
的牵牛花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掌握这种结构段式进行仿写。除了结构仿写,还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模仿训练。《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像……”、“……好像……”、“……仿佛……”等,学生找出这些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了比喻句修辞手法的好处。在此基础上,随机布置小练笔,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学校的大樟树,在描绘这些植物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会更生动、更形象。围绕“我们学校的香樟树真大啊! 的树干 ; 的枝叶 ……”
用好文本的典型句子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模仿对象和语言表达形式,迁移写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句子,既可降低习作的难度,也是一种有效激发习作的技巧,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
三、巧用文本链接,迁移练笔
巧用文本学习链接,给学生铺设仿写台阶“写什么?”教学中通过互动交流及教师的点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供一些习作帮助。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平凡生活之美。教学时力求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完成填空练习:“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水泥道的美。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想象仿佛看到了画中之景,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文本课后链接《自报家门》片段中也写到,上学、放学路上的发现。汪曾琪小时候在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发现?他是怎样写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并从中发现美呢?如:“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来往的车辆之多;装修特别的店面之热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
生1: 学校香樟树叶飘落到操场的景象美;
生2:同学们坐在书店凳子上阅读的样子美;
生3:街边车往人来的热闹场面;
生4: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者;
生5:包子铺老板做包子娴熟的手法;
……
下面是笔者教学时发现的学生佳作片段:天色渐渐亮起来,今天连南牛角街旁的灯柱分外挺拔,瑶山路牛角灯格外明亮。“肉包子,肉香汁多;肉包子,肉包子,肉香汁多……”高亢而清脆的声音从包子铺传来,只见老板娘站在店门前用娴熟的手法给包子们穿上漂亮的褶皱“裙子”,然后把这些“小白”放在蒸笼里有条不紊地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环,肉香萦绕着水蒸气一阵阵飘来,馋嘴我直流口水。(小李)
可见,正因为有了动笔前对文本及拓展链接细致的阅读和认真思考,学生解决了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困惑。“小练笔”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随时随处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概而言之,通过提炼方法,灵活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小练笔”,为学生习作架起“思维之梯”,助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语文”中悟出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想,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