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益
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校 408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内容中明确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符合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语文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其知识具备丰富且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因为语文学习是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与坚持,所以这也造成大多数学生不重视此科目的学习,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方法、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过去的教学课堂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过去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别,造成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不到良好的提升。第一,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落实、知识系统的构建、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等方面都不够完善,且语文教师不主动学习新兴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第二,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造成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较低。第三,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教师缺少优美的教学语言,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想解决传统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针对新课程改革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2.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2.1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
传统初中语文观念下的课堂中教师仅仅依据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教学的所有步骤都在预计之中。即使如此的语文课堂规范统一,但此种语文课堂中导致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也只存在简单的授课与接受的关系,初中生也习惯于此种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也导致学生出现了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创新与提升。传统且僵化的语文课堂中导致教师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也无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改变教学观念,勇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重点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来调动班级各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核心素养发展,。比如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内容时,应重点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倘若初中语文教师仅仅使用造句的方法来组织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深入掌握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基础学习外带领学生展开联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深入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教师应重点讲解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应建立在存在内在联系的事物中,不能强行比较。此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开展微课课前预习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与小学相比差距不大,大多数同学普遍不能通过阅读教材就全部掌握的语文知识,所以高效的课前预习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根据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来设计短小简洁的微课视频,从而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在设计视频时,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难度等级,教师应确保内容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同时还应令学生初步了解新知识,从而为后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初中语文日常课堂的实际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打下扎实的良好基础。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教材《春》的课前预习环节时,初中班级学生的个人预习任务就是熟悉文章内容与文章多种写作手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本来预习,这种预习方法效率较低也无法激起学生学生热情。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设计来进行分段预习视频,视频主要包括三段内容:课文生字、课文层次划分与重点写作手法的讲解,将写作方法与教学相结合,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完视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把复杂的内容分割为段式视频,从而降低语文预习的难度,提升初中班级学生的个人预习兴趣,为其后续扎实良好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班级实际课堂效率的增强。
2.3给予学生更大的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核心。初中时期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正是进入创新世界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发现、探究、?质疑与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中的《天净沙·秋思》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绘画等不同的方法来描绘诗词中所描绘的乡村画面,并重点让学生感同身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从而搭建学生、文字与作者间的沟通桥梁,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感受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可以大大提升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思维的领导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是新课程改革内容中的明确需要,也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学习中的客观要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工作。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外语文.2018(12).
[2]吴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13).
[3]张晓宏.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