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刘莉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
        刘莉
        延安大学,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716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起点和终点。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全部课程教学活动,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达到最佳育人效果。高等数学课程教师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途径,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学课程育人体系,全面推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探索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在传统的思想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情操的培养都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为了打破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这种就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根据文件精神,各大高校开始把课程思政作为树人的重点来抓,各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很好的在教授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让所有的课程都有一股特殊的“思政味道”,让立德树人自然的“润物无声”,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的新人才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逻辑性强、研究抽象、规律客观的特点,似乎不关乎政治立场,因此,想要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就不能仅仅从立场入手,而是要从内容中挖掘.数学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有很多哲学家也是优秀的数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恩格斯在数学上就有很深的造诣,其对于高等数学的描述至今仍然被许多教师用在第一堂引入课程中.但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教学内容多、难、时间紧等特点,导致大一新生刚接触本门课程将大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和大量习题的运算中,从而忽略了数学中所包含的细节和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面对大一新生,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上好高等数学第一课,成为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开端.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3.1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格完善
        爱国主义教育应从两方面去做:一方面挖掘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四个自信”思政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高等数学与中国人的关系不大,也几乎看不到以中国人命名的定理和公式,但殊不知微积分的建立与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人类思想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与哲学家的早期关于无限的朴素思想(如庄子、老子关于无限的论述)以及早期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如刘徽的割圆术、沈括的会圆术)对微积分的创建都起到了基础的作用。此外,高等数学中的很多算法与中国古代的算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将这些挖掘出来的精华设计成思政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就不是一句空话和口号;另方面也要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微积分创立的时代,是欧洲数学与科技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正是中国数学发展的最缓慢时期,科技落后加上政府的闭关锁国,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在让同学们看到今天科技繁荣的新中国,已处于世界强国之前列。所以,“知耻而后勇”,鼓励大学生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2情感意志的渗透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发展史饱含着数学家的情感意志,这些情感意志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人文要素。在情感意志教育中,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转变部分学生崇洋媚外的不良思想倾向。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讲述中国数学家的真实经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被数学家不断进取、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所折服,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品格的健全发展。如在教学“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教师可引入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向学生介绍陈景润在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内刻苦钻研,攻克了世界难题“1+2”,这一成就对推动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教学极限定义时,教师可引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典故,让学生了解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极限思想。在教学中引入中国数学家的真实经历,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数学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
        3.3哲学思想的渗透
        微积分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法国数学家波尔达斯德莫林斯说“没有哲学,固然难以得知数学的深度,然而没有数学,也同样无法探知哲学的深度,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可见两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微积分理论知识有很多潜在的哲学,比如,定积分中有关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例子,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分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极限工具把面积的近似值变到了面积的精确值,其中第一步分割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可以引导教育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解决不了大问题时可以仿照求曲边梯形面积的第一步做法——分割,将要处理的大问题,难问题细化成若干件小事,从小事入手找到突破口,一步一步的来解决,最终坚持不懈,就会将问题解决,可能会有想不到的结果,通过第四步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件事情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就会和目标越来越近。
        3.4基于“互联网+”进行课程思政评价
        如果有课堂分组,就应该有对应的分组讨论、汇报、展示、评价等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由于时间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小组的学习方案,实施进度、结果数据等上传到云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线查看和评价,从而实现高效全面的评价。该环节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在线学习工具完成任务。例如,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完成项目摘要,其中应包含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因为思想进步是“课程思政”评价的重要内容。另外,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完整评价,同时有效地在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结束语
        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非常必要。教师是重中之重,要勤于思考,积极实践,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注重巧育、妙育、暗育,使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高等数学因融入课程思政而变得更加饱满和有效,思政元素通过数学知识载体展现育人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雪芬.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58.
[2]周甄川.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03):140-142.
[3]冯卫兵.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5):77-79.
[4]魏淑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3-4+160.
[5]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35(05):40-43.
刘莉,1985年9月16日,女,汉,陕西省延安市人,延安大学,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716000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形式语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