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刘辉忠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刘辉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  广东惠州 51621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它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一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了解高效课堂的实质而走进了一些误区,本文试着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述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误区   做法   体会与反思
        一、高效课堂的解读
        初中化学经历了很多改革,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也一变再变,但无论课程改革怎么改,我觉得高效课堂必然是一种趋势。那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叫高效课堂呢?以我个人近30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能够在课堂中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学习,最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本质。
        二、高效课堂的误区
        误区1、高效课堂就是指容量大的课堂
        许多老师认为在一节课内学习大量知识就是高效课堂,这是违反课堂规律的。大容量的知识学习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大容量必然带来满堂灌,一节课下来学生能真正掌握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多少,因此也很难被学生接受。
        误区2、学生未预习就进行讲授新课
        学生未经过预习时就讲授新课是教学大忌,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根本就不知所云,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不知道哪些知识点该如何去掌握,这显然是违背高效课堂提倡的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误区3、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
        在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本质还是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遇到稍微灵活点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想起、做起。
        误区4、过多运用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有多媒体电教平台,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但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只停留于表面,只是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视频代替课堂演示实验而已。    
        三、高效课堂之我的做法
        1、集体备课,共享资源
        备课组老师汇集集体智慧,共建资源,共同研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破,习题如何分层,哪些内容要在课堂上讲,哪些问题要进一步细化等等。将各自的教学心得与方法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最后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修改完善,从而达到上好高效课堂的保证。
        2、根据学科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应针对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实施。比如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相对浅显,学生自己就可以看懂,可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但对“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的抽象知识”及“物质的性质实验与气体的制取”等,这些知识难以从字面上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播放gif动画的形式将抽象、复杂的概念性知识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具象情境,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吸收、记忆化学知识点的难度,或者采用“边教边学”或“先教后学”的模式进行;对“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的学习则应采取“精讲多练”的模式。又如,带领学生完成氧化铁的还原实验时,由于有毒的CO气体无法在课堂中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展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报氧化铁还原的实验视频。

依托于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立体的视觉画面,既能使学生全面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又能通过音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积极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
        学生实验是最直观也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学。但有些老师害怕学生在实验室追逐吵闹,害怕学生损坏仪器,以致不愿意带学生去实验室。其实,只要对学生大胆约束,严格要求,大多数都能按要求完成实验。退一步来说,就算学生损坏了仪器,但实验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最起码能让学生认识到最基本的仪器和操作。不然,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了一年化学后就会连集气瓶、烧杯等仪器都分不清楚。以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完整地演示一遍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在收集氧气时必须确保其纯净性,可通过在集气瓶中装入适量水,并在细铁丝下端放一根火柴,待火柴即将烧完后将其放回到集气瓶。其次,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在旁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成功的实验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对于失败甚至是不小心弄破集气瓶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过分苛责,而是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实验错误的原因,督促学生在下次实验时牢记相关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强化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能沉着应对,从根本上保障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4、主抓课堂自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提倡进行课堂自学,讲授新课前的10分钟先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此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既有同学可互相讨论又有老师在旁加以指导,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也符合高效课堂的做法。况且,在这种持之以恒的教法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以后走上社会是非常有用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同时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在预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同时认真听取其他优秀成员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构建高效化课堂的同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5、重视课堂训练,减少课后作业量,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训练能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当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还有同学、老师当堂讲解,这样的课堂训练远比课后作业更有效,教学效果也更好。
        6、有必要才使用多媒体教学,保留传统黑板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精华所在,可使教学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更方便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多媒体技术仅用于能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微观粒子运动状态表现出来,或者把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高效课堂的体会与反思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能否全面提高教学成绩跟充分利用好课堂有极大的关系,同时高效课堂还能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益,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当然,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有非常高的掌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避免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放羊式课堂。
        总之,上好高效课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课堂才会更高效,课堂效率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官方推出高效课堂“九大范式”》

作者简介:
刘辉忠(1971年1月—),男,汉族,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30年,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的重难点、易错点、必考点。对历届中考试题了如指掌,授课条理清晰,擅长对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邮编:516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