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李维雍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中,教师必须从以人为本
        李维雍  
        安岳县天林初级中学    64235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中,教师必须从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角度出发。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才能创编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加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喜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相继出现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在农村数学教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等。农村初中教师迫切需要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可持续性发展。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分析
        (一)教为主、学为辅,学生学习自主性无法调动
        出于中考的压力、“跃农门”思想的羁绊,许多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不能形成有效共识,始终以追求成绩和分数为课堂教学的目的,采取机械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充分交流,知识教授灌输有余,而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足。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严谨逻辑分析能力的课程,但往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还没有到达独立自学的地步,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一旦教师教学中教得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少,则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难以培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
        (二)听课多、实践少,学生学习获得感受到限制
        初中学生各科学习压力都较重,分配给数学学习的时间本身就有限,课堂接触的材料主要就是教材,一旦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授,且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适度地向课外延伸,没有学以致用的过程,容易造成学生在数学这门课中学习获得感不强烈,从而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在学习主动性和发展主体性方面动力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重沿袭,轻改变,课堂有效性难以真正提高
        尽管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把握要求,沿袭过往课程模式较多,在创新方式方法、进行课程研发上缺乏有效办法。归根结底,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对数理化基础知识要求高的课程,课程当中若无法令学生清晰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数学的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表达,都无法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应适应新课程要求,在思想上积极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处理好“育人”与“教书”的关系。初中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时期,要培养的是文化和素质、能力均衡发展的学生,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传授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在生活中用知识,使学生既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们不仅要教授学生数理知识,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当成重中之重。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在课堂上能事半功倍。


        (二)教师应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树立行为榜样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学校中相当普及。但在信息化教具的应用背后,始终需要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而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参与学习和培训,以获取新的知识理念和教育方法。农村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新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城乡一体化办学等平台,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的优势,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运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此外,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活跃的学习氛围。数学的教学并非是单一学科的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遇到难解的题目的对数学的钻研和投入的状态;再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甚至教师的自身形象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情绪、态度和状态。
        (三)制定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掌控力
        目标是一堂好课产生的出发点与最终点,教师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助力教师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在科学制定目标时,教师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第一,教师要掌握学情,对学生的学习喜好、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要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才能创设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助力学生获取学习上的正向反馈;第二,教师要突破教材化的教学方式,深刻了解教材编著者的教育述求。只有通过细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从而助力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把控性和引导性。如在制定《正数与负数》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教材掌握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策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四)组织比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
        初中数学学困生普遍贪玩,正式化的教学无法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质量的目的。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后,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友谊竞赛,通过组织学生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学生喜爱热闹的心理需要。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将全班学生根据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方式进行有效分组;其次,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题目设计成不同的难度;最后,在比赛过程中和比赛结束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鼓励性教育,贯彻赏识教育评价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教育,从而进一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师生关系,提升师生和谐关系性
        师生知识的双边互动是有效教学的保证,那么师生知识的双边互动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只有教师重视师生关系的发展,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逐步提升。首先,聊天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通过师生双方的表情、动作,使得双方的心灵产生直接的碰撞,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其次,学生因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认知理解能力也不同,这也造成了不同学生的处事方式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生源较差的问题,学生无效学习较多,所以开展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农村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刘隆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2):61-62.
        [2]钟水泉. 优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求学,2021,(03):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