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国
偃师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在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而情境导入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因为数学知识相比于其他学科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并且难度也会增加,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导入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导入一个情境并且将知识渗透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本文就情境导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情境导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情境导入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当中,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情境的导入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教学情境时,要对学生的个人学习状态以及课堂上的教学氛围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需求导入不同的情境,让课堂的学习能够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空间情境
在数学学科当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都需要学生应用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这一块知识的抽象性也比较高,在理解时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在情境导入模式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只是导入到多媒体当中,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来降低知识的抽象性,通过这个方法来创建一个空间情境,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思考,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1】
比如,在教学“椭圆”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一个空间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自主进行思考,能够推导出椭圆的基本方程。在多媒体中建立一个坐标系,然后画出一个与y轴对称的两个点作为椭圆的焦点F1,F2,然后画出一个椭圆,在椭圆上找到一点M,让学生并且连接椭圆上点和焦点,通过多媒体移动点M,引导学生分析MF1和 MF2之间存在的关系,根据椭圆的定义来进行推导,让学生在这个空间情境当中进行自主的思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提出关键问题导入问题情境
知识大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尤其是在数学学科当中,最不可避免的就是遇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要贯穿整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个问题导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思考能力。
【2】
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并且提出问题:“如何判别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的公式又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在这个函数当中,学生画出图像后可以发现开口向上,而如果将函数变成,就会发现函数开口方向变成了向下,所以学生在这就能有一个结论:函数的开口方向只与a的值有关,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这些性质是较为简单的,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较难的性质,例如:“给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如何去判别图像的单调性,并且能够正确地写出单调增减区间。”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联系一些简单的性质在加以图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通过生活元素导入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的知识,像一些商场的打折活动都是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因为数学课堂上的严谨性比较高,许多学生无法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导致学习效率逐渐地下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创建一个生活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气氛调节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情境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比如,在教学“集合与函数”这个知识点时,这节课需要学生理解“子集、空集、包含与被包含”等知识点,根据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模拟一个班会,从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课堂学习能够充满生活的气氛,例如,在一个班级中需要组织家长会,如果将家长看成集合A,学生和家长共同看成集合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集合,可以发现集合B中含有了集合A的元素,所以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包含集合A,在这时学生就能够对包含于子集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空集这个知识点来说,教师可以将没来的家长比作集合C,因为这次班会所有家长都来了,也就是说集合C中没有任何元素,这就符合了空集的定义。通过生活元素来导入生活情境,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问题需要教师进行研究,通过巧妙地教学方法大幅度减小知识的难度,并且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利用情境导入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教学时,首先要对课堂上的教学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课堂上所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导入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胡静.例谈高中数学的情境导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
[2] 陈海燕.高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