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羊绍荣
[导读] 高中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难”“偏”“怪”
         羊绍荣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
         摘 要:高中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难”“偏”“怪”,而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断的探讨,不断的更新,为的是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乐趣,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但是现在我国的课堂有效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对于像数学这样的工具类学科,教师无法正确的掌握有效性教学,所以一时间各个学校各个教师之间开始开发有效性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逐步提高,因此在创新有效教学策略时,高中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取合作性的教学手段。并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之一,作为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手段,如何使提问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是一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调动学生数学兴趣
         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高中数学老师想要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想法过于片面。到了高中,学生的神经长期存在于高压的状态之下,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从生活入手,教师更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可一味的研究课本内容,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偶尔跟学生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利于缓解课堂死板的气氛。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不仅在课上,课下也可以适当的拓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疑问点提问,加强变式训练
         要想设计有效性的提问,首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从学生易搞混的点和疑点出发,从疑点出发的问题有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度的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过三点的平面”时,对于问题“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做几个平面?”大多数学生几乎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1个”,因此这样的提问失之简单,谈不上启发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提问。而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作几个平面?”这样简单的一改,问题的深度就大大增加了,尽管用到的知识仍是一样的。

要想妥善答出此问,学生首先要分析三个点可能的位置关系,分“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就比较强了,而且难易适中,若是再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可以作几个平面,使每个平面上至少有三个点?”这一问题对初学新知识的多数学生来说就显得难度高了,超出了其思维能力限度,同时此问题含有其他信息的干扰,也未必完全合理。总之,这中间的度是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的。
         (二)抓住发散点提问,拓展思维视角
         数学学科原本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其中发散性思维也是数学思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想要提高数学问题的有效性,数学老师还要从发散思维入手,抓住发散点提问。其意义就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有效锻炼其数学思维。抓住发散点提問的主要方法是与一题多解训练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就一个练习题寻求多种解决方式。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a2+b2=1,x2+y2=1,求证ax+by≤1”,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综合应用不等式的相关性质通过推理和运算来证明,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到利用三角换元法,但实际上此题还可采用可逆法和数形结合法来证明,只是这两种方法不太容易想到,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提示,并在学生掌握各种解法后进行总结和评析,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每种解法的优劣和特点,从而锻炼其数学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水平。
         三、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
         由于数学思维的多样化,对待相同的数学题,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当多多采用合作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加强讨论,加强交流,经过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模式。
         四、自主性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里,数学老师都在抓紧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把时间发挥到极致,充分的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生怕自己的教学任务被耽误,生怕自己漏掉了哪一个考点。但这种事无巨细的讲解模式,难免降低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学习毕竟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数学老师要建立自主性的学习课堂,教师在引导建立学习兴趣之后,要帮助学生逐步找到学习数学的感觉,逐步形成系统的且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当前高中数学老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并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构建。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更加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房海静.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35-136.
         [2]师茂宏.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4):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