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 王晓燕
[导读]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王晓燕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龙馨学校265400
         摘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掌握这一教学概念的内涵,从实际教学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落实相关教学方案。笔者深入探究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要以数学知识教学为基础,重点放在数感、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小学生逐渐发展出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良好数感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的意义”,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感。根据当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解答,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其数感,使其明确数的表征方式、数的含义[1]。
         比如,在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邻居家王叔叔买了斤樱桃,现在的樱桃价格是每斤元,请问王叔叔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一问题中,教师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数学问题相结合,分别让同学们从数的现实意义和数的数学意义思考这一问题。现实意义中,代表的斤元的樱桃的总价格;数学意义中,就是表示数字与数字相乘的结果。通过分析生活情境,同学们能够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赋予数学意义,掌握数的表征方式,从而提高在其表示数的能力。
         二、多媒体进行几何教学,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提高其数学抽象思维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将抽象的几何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的立体模型,并提取其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供学生分析。通过客观展示,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几何分析能力。
         比如,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拼搭——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三维立体模型,让同学们观察。之后,教师将正方体进行拼接,让同学们根据观察内容绘制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同学们绘制完成后,教师使用Flash软件对立体图形进行旋转,供同学们观察。通过全方位展示立体图形,同学们能够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循序渐进分析问题,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以课上教学内容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数学题目进行分析解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目不能超纲,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过早放弃思考。同样,题目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对锻炼学生推理能力没有帮助[3]。分析题目时,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关键问题进行思考,使其明确主要推理内容。
         比如,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快乐农场——运算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数学问题:“我们学校要采购一批体育器材,分别买了个毽子,根跳绳,个乒乓球。

学校一共采购了多少个体育器材?”正常情况下,同学们会直接列出的算术式。对此,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题干中出现的内容:“如果先算毽子和跳绳的数量,再与乒乓球个数相加,计算量较大,且麻烦。如果先计算毽子和乒乓球的数量,在与跳绳的数量详解,能够得出这一算术式,计算简单方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能够在解决问题之前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推算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法,降低计算难度,层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非常有必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好数据分析教学,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数据分析观念。合理设立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并布置相应的统计教学任务,由各小组成员自主收集资料、分析数据,锻炼其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能力[4]。
         比如,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统计学习任务:“统计班内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任务驱动下,各学习小组进行数据收集:班级中喜欢跳跳绳的同学名,跳皮筋的同学名,踢毽子的同学名,打乒乓球的同学名,打羽毛球的同学名。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班级内喜欢踢毽子的同学最多,平均每三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喜欢踢毽子。”“班级中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最少,平均每八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喜欢打乒乓球。”“这说明踢毽子是一项有趣的体育活动。”通过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得出了非常多的结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观念。
         五、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是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数学教师需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参考,设置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5]。合理布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对问题的看法,循序渐进的提高其数学建模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二手书买卖市场,漫画元、海洋世界元、安徒生童话元。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只有十元钱,他能够买到什么?”这时,同学们可以借助数学模型来对问题展开分析:、、。根据数学模型,同学们可以得出、、等结论。这时,同学们能够借助模型分析问题:“十元可以买到一本漫画和一本海洋世界,或者买到一本海洋世界和一本安徒生童话。”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主动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思想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展出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有效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朱晶.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再出发[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94.
[2]王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61.
[3]洪莎莎.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77-178.
[4]闻宏.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求知导刊,2020(51):12-13.
[5]钱长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估算教学研究[J].求学,2020(47):15-16.
[6]张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知识文库,2020(24):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