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王帆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随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王帆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随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想要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才能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首要因素是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以自身教学经验判断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对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甚了解,也不需要在本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选择忽略这一数学能力。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讲授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参与分析总结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学生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场景化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在场景化教学中深入感受和理解才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和模拟都相对较少,继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依靠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能够使得学生学好数学,这也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掌握这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分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分析解题中游刃有余。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还没有形成,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以及总结能力,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分析能力。这样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学生还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可以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3.1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并能够在新课的讲授中融入所学习过的旧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数学整体学习的角度把握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可以“温故而知新”,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新旧知识的连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掌握。


        例如,学生在学习乘法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加法算式的分析,启发学生发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进而更加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知识点,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乘法的掌握,加强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除法运算,明确整除的概念,在复习完成后,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明确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回顾分析中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深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2精心设计发散性问题,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首要前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小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其自身注意力的影响,注意力会受到外界事物和惯性思维的干扰,进而对于事物难以有新的看法体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发散性的问题,通过学生对于发散性问题的探究,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设置解题较为灵活的题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寻多种解题方法。多种解题方法在数学应用题中较为常见,教师通过精心选择同类的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逻辑训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尽可能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思维逻辑。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中,笼中一共有30只头,88只脚,问笼中鸡、兔子各有多少只?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题目,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认真聆听他人的解题思路,汲取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3.3学会举一反三,训练创造性思维
        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体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够融汇贯通的表现之一,是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各个题目之间的共同点,对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性进行归纳总结,或是找到同一题目不同的解题角度,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够使得学生快速抓住解题重点,提升解题效率,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足以见得举一反三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知识只有学会了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理解学会了数学知识,再次更换应用场景也不会影响学生对于题目的作答,这才是真正的举一反三能力养成,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到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随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13):186-187.
[2]付亮.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19):121-122.
[3]黄梅荣.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487.
[4]尹传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人文之友,2020,6(6):238.

作者简介:
王帆(1983年2月—),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