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 彭义忠
[导读] 通过近些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彭义忠
        荔浦市东昌镇安静小学         546613
        摘要:通过近些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引言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之中最基础的两个概念的“数”和“形”,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说在所有的数学题目中,都会涉及这两个概念。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通过对题目中“数”和“形”这两个概念的相互转换,实现降低题目难度、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一、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认知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对于认知处于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的学科,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的表达,才能让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被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掌握数学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在具体的形状上进行数字赋值;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通过具体的图形,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载体,把生硬抽象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等量关系转换为形象的几何图形,建立数与形之间的代替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数学概念。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帮助认知相对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建立一种方便快捷掌握数学原理和数学概念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第二,方便数学课堂互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教师在主导地位进行引领,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数形结合实际上在刺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第三,完成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数形结合思想符合数学学科的数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也在深层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中展开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并不是随意摆在台面上,让学生自己去领会的,它实际上是潜移默化融合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的。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注意从简单的数形关系中构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数与形之间的等量关系建构,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的核心过程。最后,在教学的总结环节,学生应该通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答数学问题,锻炼自己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运用的熟练度。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上使用数形结合的讲解方法,不仅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体分析数形结合的含义。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能力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计算具体化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之中,加减乘除的运算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作为数学的入门问题,加减乘除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数学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帮助学生简化问题,将抽象的计算具体化,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背景之下,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择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效降低抽象计算问题的难度。数形结合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最简单的例子,小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加减法运算时,通常会使用“数手指”的方法。通过数手指,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实现了将抽象的计算具体化的目的。当小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开始学习乘除法时,“数手指”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
        (二)数形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类题目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应用类题目就会成为主要的题目。在应用题之中,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线索和关键字,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题目,分析每一道题所需要运用到的运算方法。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于应用类题目的分析也有很多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类题目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题目中出现的抽象的计算问题具体成图像,来更清晰、直观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高难度题目的探索
        在小学阶段,数学中有一类难度较大的题目,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奥数”。奥数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去仔细分析题目,并寻找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正确运用来解答问题。虽然奥数题目的整体难度较大,但其中的数学规律有很强的趣味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
        三、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图形入门
        在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由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数字的敏感度较低,相对于复杂的数字,直观的图像往往更便于他们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图形展示也更加便利。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图形入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图形的图片,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去分辨图片中的图形,找一找图片中三角形的数量、直角三角形的数量、正三角形的数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量的基本含义,也能直观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复杂问题
        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数学中的复杂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其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小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之中更要注重数形结合方法的渗透,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图形的表达,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之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分别是“数”和“形”。单纯依托于“数”来进行学习,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往往难度较大,不能准确地题解题目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数形结合,将抽象化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大大地降低小学数学的整体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也更适合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雒慰心.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学周刊,2021,(17):115-116.
        [2]车红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家长,2021,(13):69-70.
        [3]李小凡.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53-54.
        [4]夏晓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苑教育,2021,(12):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