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程航华
[导读]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程航华
        西京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摘要: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学校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接班人的主要战场,高等院校又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作为受众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大学英语课程,无疑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地位,发挥了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高校课堂;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将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到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地位。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2]:“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同时,总书记还着重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意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3]。学校是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接班人的主要战场,高等院校又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作为受众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大学英语课程,无疑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地位,发挥了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作用。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向学生传递课程中蕴含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责任意识、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其内涵是立德育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内容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并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结合,课程思政倡导的是课程理论视角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核心价值观强化的深刻的教学变革,是思政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充分渗透,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价值,深化学生德育教育。
        高德毅、宗爱东[4]认为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以深刻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任务;第二,在师资力量上,强调团队协作,在整合教学力量和资源中形成育人的集聚效应;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开拓与创新,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四,在教学管理上,强调规范管理,注重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可操作性。邱伟光[5]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不断内化,成为构成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总结而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大学老师充当双重角色,一种角色是专业课教师,另一种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只有将两种角色都演绎好,实现相互融合、相互反馈,才能最终达成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思政实践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增进不同文化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6]。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多涉及跨文化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公正地看待各种文化,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育价值方面,大学英语除了会帮助学生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进行提升之外,本身还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可以针对大学不用学科、不同专业的人进行培养,以此实现高校整体育人效果的提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的大学英语,其教学对象主要为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的全体学生,教学覆盖面广、课时多、跨度长,教学内容广博、综合,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因此,大学英语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建设的路径
        
        (1)基本策略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西京学院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为主线,实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学英语课堂设置的课程内容立足于线上线下双平台,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各种英语教育资源,同时积极融合思政教育要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等思政要素于无声无息处与英语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公正地看待各种文化,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塑造。真正践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2)评价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课堂育人是目标,但是评价模式则是促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坚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融入各种思政类内容,并且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知识竞赛、思想感悟、圆桌会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把握和领会,切实将课堂教学转化为思政效果,启迪学生的国情意识,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奋斗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示要求,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立足于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水平,以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深刻领悟和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坚持将“伟大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德育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者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 (2020-05-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杨 旸.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程思政方法探索[J]. 英语广场,2020(1):75- 77.
[4]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 邱伟光.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10-14.
[6] 姜雪梅. 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途径[J]. 戏剧之家,2020 (17):181.
程航华1992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硕士研究生、
在职单位:西京学院,陕西西安,单位邮编:710123、研究方向:大学英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