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550025
摘要: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要让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能够认识与顺应正确价值标准与价值取向的目标。而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思想理念,也准确回答了我国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和高校英语教学衔接在了一起,以教学为手段的对核心素养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适用于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在我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院校也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以此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并且在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型课程,让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育更具深度和温度,继而也让英语专业课堂的社会科学教育和能力教育等目标能够得到良好实现。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所以要培养该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方法、技能、经验的掌握,只有通过加强探索,实施科学化的英语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品格的塑造。总的来说,新课标要求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更需要强化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探索,因此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也拥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思想价值。
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概述
(一)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内涵
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教育界有着不同的界定,有的认为是学生经学校教育培养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有的则认为是不同的个体在面对一些未知且复杂生活情境时所运用到的技能、思维模式和观念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基于特定的学习方式所形成的;有的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完成教育目标时,所获得的知识水平、能力或技能、情感认知、观念态度等等。总的来说,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无统一理解,但作为跨学科的素养,其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切实帮助,核心素养并不只适用于特定情境或学科,而是一直普遍存在的素养,而这也是其真正“核心”之处。
2.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
核心素养的特征简要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关键性。核心素养并不等同于全面素养,其所强调的更多的是关键性和偏向性,简而言之,核心素养是针对某一学科而言,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培育学生的某些能力,因此不同学科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它是有侧重点的,核心即为重中之重,因而核心要素也是各类素养中较为优先的选项。其二,高级性。核心素养不是基础和低级的,而是综合性的,对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能力或态度的培养,更多则是综合性的能力超越。其三,适应性。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需要适应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等都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适应性也成为核心素养的一大重要特点。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结合高校英语专业性质与课程要求,我们可以将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分成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当具备的对英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英语使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这些是最基础的专业能力,是理解意图、表达情感的基本途径;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指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策略,同样包含了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认知以及态度等;思维品质主要反映了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是具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集合,以及这些思维活动开展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品格指的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对所了解到的国内外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
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际来看,在以往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核心素养未能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与此同时,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则容易出现教学目标同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对英语课程的内涵、目标、评价标准都未得到规范安排,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远远不够,这都会制约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
地方高校英语教学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由内而外进行转化的过程,而动机的唤醒则还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作为“催化剂”。与初高中英语课程相比,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具备了专业化、应用化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有效的实践指导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体现英语专业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表达。但囿于课时安排少与教学时长有限,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与延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弱化了英语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学方法应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类的语言课程,除了要满足基本的知识积累外,技能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语言能力在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中排首位的原因,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的重点。实际上,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依然沿袭了传统的面授模式,往往只能借助有限的手段如口头讲述、板书、PPT等来进行授课,而鲜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
4.教学评价开展的问题
对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素养培养来说,需要采用教学评价来对培育效果进行检验,而这也要求了教学评价的设计必须要具有科学性,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的内容综合化等等,要求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这一主体,教学评价的主体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会等等。虽然英语教师能够认识到丰富学习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所采取的学习评价方式还不够多样化,也未能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一般采用的都是老师单方面评价,评价的方式也相对单一,往往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退步。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培育的多元化也不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慢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其教学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将直接决定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抛弃传统教学中固化的落后观念,充分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实现观念的更新,仍然采取机械化、简单化教学方式,则会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2.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亟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活动设置、班级管理、思路引导、疑问解答以及课后评价等多项内容,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直接决定以上行为的实施效果。所以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说十分关键。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差异,有的教师可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英语教学,让教学变得沉闷无趣,或者是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对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塑造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都将挫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到位
作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实施者与参与者,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也将会对培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当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够充分时,缺乏对培育工作的重视,那么高校英语专业中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则容易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而真正的教学安排也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由于缺乏全方位的培育工作研究,这会给大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往往具有指引性作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确保教学目标的清晰,使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总任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其教学目标在细化之下逐步进行。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需要循序渐进,在满足“适度性”要求的背景下,才能发挥出英语专业课程对核心素养的锻炼和培养作用。例如,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能力目标(Ability Objective)、情感目标(Moral Objective)三个方面,并在不同的目标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强化情感体验,聚焦核心素养
要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的创新,首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改革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保证学生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稳定提升的同时,促进其文化品格与思维品质的完善。要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化,往往可以依赖于情境教学法。
关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情境的真实性,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提高学生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所以要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必须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其二,情境的趣味性,要提高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那么趣味性、吸引力则必不可少,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学生要立足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层面的互动,实现自我反思与思想体系的重构与完善,让学生在情境互动中有效增强核心素养。其三,情境的文化性,英语作为跨文化的语言,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与中国本土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文化品质的目的,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适应。
3.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核心素养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还在于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转变。一堂课往往不会只用到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课堂质量的关键。
新冠疫情的爆发催化了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在疫情期间不少地方高校都采用了网络授课的模式,即使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当下,网络教学平台依然可以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为了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大数据的优势通过资源更新、任务布置、线上解答、平台互助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获得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深化。
又比如,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即让学生组建成任务小组,由教师给不同的小组分配相应的开放型、合作型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并由教师对任务进行最终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综合品质的提升,深化核心素养培育。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检验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为了对核心素养培养效果进行检验,也需要教学评价的判断标准与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现行的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主要是针对学科知识的考核成绩进行评价,但关于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掌握情况却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所以要对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则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要确立清晰的英语专业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立足日常学习情况以划分等级的方式来予以评价。其中主要应考核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方面。其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察要加强重视。评价的内容中也要增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道德素质方面的考察,要让学生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德。
结束语
当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日益重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正不断加大、改革进程也不断推进,对教学的理念、方法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创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如何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转变,成为了当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要求,旨在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俊叶、杨静.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海外英语, 2021(08): 45-46.
[2]李志莹.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翻译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 2021(11): 109-111.
[3]刘皓云、倪楠.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中国表达的功效[J]. 英语广场, 2021(07): 74-76.
[4]赵小青. 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英语研究生评价素养的培养策略[J]. 英语广场, 2021(05): 116-118.
[5]周丽娜.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师范)人才培养目标研究[A]. 福建省商贸协会.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 福建省商贸协会, 2021:5.
[6]张再勇.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01):234-235.
何妍,女 ,汉,1977年2月,贵州贵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