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凯文
江苏省滨海中学 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高中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教学对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强化,同时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教师充分了解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学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引言
基于高中体育教学实际,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体育教学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够极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的重要选择,也是高中生良好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加强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问题的分析,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问题
首先,教师缺乏体育意识的强调。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其需要将更多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体育课程所能给予的关注比较少。而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的定位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体育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大多是被动,而为了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会将体育学习时间放到学习文化课上,在敷衍的态度下,就使得其体育意识十分浅薄。其次,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精神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竞技精神,但是大多数的高中体育课程开展,教师只是为学生讲述体育知识,结合相应的常规训练。而学生在面对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被激发起的是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敷衍态度,导致体育意识没有得到良好培养。教师缺乏对体育竞技的引进,当高中生没有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那么所能实现的体育教学效果非常有限。最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身体机能基本已经完成发育,其需要更为针对性的发展才能实现良好的提升。但是很多时候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仍具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被严重忽略,从而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地消磨掉,只是为了参与而参与,在体育活动中所能实现的提升非常有限。当学生无法体会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那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是无效的。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2.1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意识
从高中体育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其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或者是锻炼体能的方式。因为高中阶段学生肩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需要体育课程进行适当地放松,体育教师也不会为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而当文化课有需要时,体育课就要为其让步。由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非常浅薄,没有了解到其对于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从现阶段的体育教育工作来看,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活动的完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促使其能够伴随学生的一生。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当地为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体育锻炼,促使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到体育课程存在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自身技能。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锻炼时,需要以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学习规律为前提,促使学生能够良好地接受。当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就会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去参与、了解,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培养。
2.2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
高中生所在阶段身体状态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可以视为成人,在科学的培养计划下,能够充分接受一些高难度、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同时高中生阶段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对于外部的尊重和认可具有很迫切的需求。由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推动其参与相应的体育竞赛,用强烈的好胜心理争取胜利。针对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为学生经常性地举办相应的体育竞技游戏,由好胜心引起的参与意识能够帮助其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而这种意识会形成惯性一直陪伴着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鼓励的作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更胜一筹,而对于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对于他们继续进行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表露出对他们的失望,他们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体育活动,从而形成非常深远的心理阴影,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组织接力跑步比赛,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安排好接力顺序。为了强化体育竞赛的氛围感,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气势宏大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地沉浸其中。教师还可以为获胜的队伍设置相应的奖励,比如获胜的队伍可以获得一个小时的娱乐时间,其他的学生需要回到班级上自习。对于高中生来说休息时间非常宝贵,能够给其带来极大的参与动力。在这种比赛当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体育精神带来的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2.3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生所在阶段已经形成独立自主意识,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基于这种情况,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意识。由此,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其中包括兴趣点、身体情况、性格特点等,结合这些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呈现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兴趣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排球、足球、跑步等,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教师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指导和教学。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教师的尊重,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相应的体育活动当中。教师针对学生开展体育评价时,不要将成绩视为唯一指标,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度以及学生的进步。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态度、参与体育活动实现的进步等,即便学生没有得到较为优异的成绩,教师也要肯定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认真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带来的归属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结语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了解,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结合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应立足于高中体育教学实际,基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加强对体育教学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完善教学开展对策,让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而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
参考文献
[1]张金桃.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69.
[2]岳邦阁.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02):158-159.
[3]罗振兴.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2).238.
[4]杨贞群.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