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广东中山 528463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促使小学体育教学重心发生转移。普及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核心素养。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行教学方法无法获得预期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创新教学教育。本文以足球为例,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足球教学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足球作为体育学科的核心项目,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列。但事与愿违,很多教师一心抓任务,无暇开展创新工作。仅仅使用传统方法,难以培育出体育核心素养。要想打开眼前局面,需要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在以前,体育教学围绕三维目标展开。三维目标,顾名思义是指从三个维度确定目标。第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为确保取得成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一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另一方面,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学计划能否落实,关键要看学生是否保持高昂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让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发展。
(二)以情感品质为核心
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兵操和体操是主流体育项目。这类运动的强度比较大,无法实现全民普及。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不仅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参与人数也保持高速增长。新世纪的来临,体育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国特提出“快乐体育”的观念。学生们很开心,教师却苦不堪言。原因无他,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国家知晓后,立刻转变方针,倡导核心素养。认真分析后发现,体育核心素养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面有两个要素[1]。其中,体育精神位列第一,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体育精神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体育情感、体育品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这两方面内容。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的
体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五人制足球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二十分钟。要想踢好一场球,需要学生拥有娴熟的技术,以及过人的体能。一般来说,教师只重视技术的讲解,体能训练并不多,以至于学生的体能较差。没有体力作支撑,技术再好也是徒劳。当然,一定会有教师积极开展体能训练,但在传授技巧方面略显不足。只见学生满场飞奔,就是没有收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足球运动很无趣。在负面情绪的作用下,核心素养发展愈加迟缓。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教师既要重视技能训练,也要加强体能训练。
二、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答案显而易见,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拥有健康体魄,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要时刻秉承健康理念,推动足球教学改革。在技战术训练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必然会有肢体接触,无需对此感到恐惧。足球技术使用不当,也会增加损伤概率。唤醒学生内在的认知后,就要演示各种情况,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训练也好,比赛也罢,都要做好热身运动。倘若发现学生敷衍了事,教师要严厉批评,并督促其改正。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以为然,认为教师多此一举。真到了危险时刻,学生在庆幸自己没有受伤之余,一定会感谢老师平日的严格教导。
其次,增加“体能训练”内容。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教师采取跑圈的方式锻炼学生体能。
这种方法比较枯燥,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趣味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譬如,在进行传接球教学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组织抢断游戏。抢球者为了能够拿到球,必然会拼命奔跑。被抢者为了不让球落入对方之手,一定会做好传接球。一场游戏下来,学生的体能一定能够提高。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好好利用。譬如,在足球绕杆教学中,可举办一场比赛。获胜方教师可给予一定的鼓励或奖励,失败方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没有人会选择输,所以一定会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去做,以此提高绕杆速度。
(二)充分利用场地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这句话引申到足球教学中,可以理解成足球场地充足,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每所小学只有一个操场。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场地小的可怜,这时就需要教师开拓新场地。譬如,将篮球场临时改造为足球场。篮球场内所画的线可以继续使用,只需摆好标志物,充当球门。场地面积减小,训练人数也要相应减少。对于不规则场地,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其能够发挥作用。在课堂外,教师也要关注场地的使用。
(三)抓好课堂教学
使用旧方法,虽有效果,但并不显著。采用新方法,经验略显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是,新旧方法联合使用。举例来说,在高远球教学中,教师大多会将动作进行分解,分开练习后,再组合到一起。反复训练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难以体会足球带来的乐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呢?教师要知晓一点,倘若采用无球练习,学生很难找到发力的感觉,倘若采用有球练习,学习难度着实不小。用纸团替代足球,既能降低学习难度,也能让学生有一个深刻感悟。将学生排成一排,手持纸团,在老师的统一口令指挥下将纸团用力向前上方踢出。纸团横飞的场景,一定能引起阵阵笑声。纸团制作较好发力准确的学生踢得又高又远,其他学生见状,必然想要超越对方。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一定会用心勤学勤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一定技术后可成立一支足球兴趣班,邀请学生加入。在训练中,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待学生的足球水平提升后,就可以考虑组建一支校队,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
(四)优化教学环境
教师要将改善教学环境提上日程,这对提高学生在足球活动中的积极性很有帮助。具体来说,时常检查草皮质量,如发现平整度不合格,要立刻向校领导反映。判断足球气是否打满,如发现气不足,要立刻补上。观察每一位学生,看其是否穿足球鞋和运动服。对于没有遵守规定的学生,要对其下达命令。倘若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就要通知班主任或家长。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反复强调踢足球的方法 。通过此举,能够更好的保护足球。足球保持良好外观,可以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五)改进评价方法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教学进行总体性评价,并且只关注结果,不关心过程。当然,也有教师会引导学生自测。但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评价不科学,教学就不可能会有长进。为了满足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3]。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外,还要增加两轮测试。第一轮,期中测试,着重考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第二轮,期末测试,着重考察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战术是否被吃透。在测试期间,可以邀请家长、文化课教师参与,以彰显公平性。
三、总结
足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方法经验缺失,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需要教师明晰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并采取一系列行动,如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场地、抓好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境、改进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玉姣.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足球教学与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05):156-158.
[2]何丹.小学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71.
[3]黄欣.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足球教学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