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图书馆建设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司苗苗
[导读] 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表现形式
        司苗苗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表现形式,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级形态。笔者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背景下,展开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框架思路:一是在构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以阅读推广服务、知识服务为主的智慧服务,二是以OA、采编、典藏与学科咨询为核心的智慧业务,三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建筑来实现图书馆空间、服务、业务的智慧化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系统  智慧化建设     
        【分类号】G259.2
        前言
        当前,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已经进入到功能重组和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功能实现的核心自动化平台,市场已经涌现出大量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加便捷、更富有特色、人性化、个性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职能工作更加多元与智慧,图书馆的业务领域更加宽泛。不断走向深度智慧化、个性化、自动化、人性化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智慧图书馆已然成为当前图书馆行业谈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图书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AI等新技术的集合,将为其赋予综合的整体的指挥能力,使得图书馆变得智慧与智能。
        1.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资源、服务、技术、空间、用户与馆员等核心要素的信息化之后必然会走向智能化,基于数据信息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让人们做事更容易,类似蒸汽机工业革命,趋势不可逆转,人工智能学科经过60年发展,已建有庞大知识体系。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脸识别、OCR图片识别、NLP等图像技术、知识图谱、语音技术[1]、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经成为知识服务的承载着,服务模式呈现出体系化、结构化以及智能化,主要发挥着资源的提供者以及推送者的作用,智慧图书馆的出现是以AI为核心定义图书馆的机构,且必须现在AI上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积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才能赋能人于工智能技术于图书馆,才能发挥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2],基于馆藏数据信息提供智能辅助服务,让图书易寻、易借、易阅、易还,简化图书馆管理劳动强度,精准整理资源,实现智慧图书馆管理。
        2.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由传统的单位应用性服务系统,向开放互联的云服务平台发展,从而使图书馆在业务员系统发展是与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更大的扩展性、更多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广阔的多元平台的互联互通[3]。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具备开放的生态环境,具备纸电数资源一体化管理,利用云服务和共享知识库连接所有图书馆、数据资源和用户,且必须保证其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流程与数据流,再基于新平台优势,扩展新技术应用以及开放互联,
        2.1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业务流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应用层(访问层)、系统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资源层)组成,数据层含括有在线数字资源、本地数字资源、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各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层(业务层)主要有学科服务子系统、文献资源搜索子系统、管理评价子系统、数据挖掘系统等。应用层(访问层)由身份认证子系统、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管理系统主界面以及RSS推送、嵌入式服务、订阅服务等组成
        图书馆所有业务依托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种的资源层,通过对数量庞大的馆藏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形成模块化的结构层次,便于读者快读检索到目标文献,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
        2.2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方向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全面智能化,但是正如重庆大学图书馆杨新涯馆长所言:“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理论知识不全面,实践经验也不丰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4]。当前,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市场使用率较低,是否可以实现外来数据库的有效管理以及图书馆智慧化是各个图书馆在引进新系统的主要考量点,这也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借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如何打造智慧图书馆



图2 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流核心
        由馆藏文献库、读者服务平台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转变,通过互联网云服务为图书馆提供了开放的应用秩序接入环境和微服务架构,实现了图书馆纸电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图书馆是当前的主流模式,当前最热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就是在信息化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运用云平台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以深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是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可以智慧化的完成,达到“智慧”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互联、高效、便利,而云平台能为智慧图书馆目标的实现和特点的发挥提供有力的支撑。
        3.1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组成与评价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核心是以时下的新概念“智联网”为基础来发展。智慧图书馆要做到一切的数据互联、数据联动,以这些基础数据做什么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
        (1)智慧空间建设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感知系统、智慧建筑、空间管理三个大的方面。感知系统通过智能手机、带RFID的一卡通的RFID技术感知人,人脸门禁、预约小间门禁、人脸借还书等人脸识别感知人,读者画像、学习跟踪、学习时长、智能小屏推荐等智能研究小间感知人,通过温馨欢迎、学术推荐、资源推荐等智能通道感知人,通过朗读亭内温度个性化调节、个性化记忆、素材推荐等感知人,通过相对独立的研讨小间、智慧小屋等小空间感知[5]。智慧建筑包括大空间改造,室内灯光、温度、噪音感知等智能化设备。空间管理包括座位管理、共享空间、创新空间、数字空间等系列智慧空间管理,是智慧化图书馆的基本框架结构。
        (2)智慧大数据。包括原始数据的存储,脏数据(一切数据)、书目数据相关、学术数据库相关、感知数据相关、建筑数据相关、空间数据相关等。还包括对于原始数据的清洗和利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而不是只选取自己想要和自己想要结果匹配的数据。以及在大数据基础上的预测、推荐、用户画像、学术画像等数据。
        (3)智慧业务管理模块,作为智慧图书馆系统入口,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而不是封闭的系统,可以将一切人和物都作为管理平台的对象,呈现出分布式、轻量化、迭代。
        (4)智慧服务。智慧服务是图书馆的名片。比如目前图书馆行业对外推出的自动分拣机器人、盘点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科沃斯机器人、贩卖机器人、支付宝办证、刷脸办证、借书,导航找书、扫码借书、听书、互动体验、5G覆盖等一系列智慧服务[6]。
        3.2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共建新联盟是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新形势下,需要搭建多级跨区域图书馆新的服务体系,以联合采购、协调采购的方式实现资源共建,通过文献调度、文献传递、馆际快借、通借通还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一是通过联盟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全新的技术架构,解决现有自动化系统技术架构落后、系统臃肿、稳定性差的问题,降低维护和升级的困难,提升馆员工作效率,提高读者阅读体验。三是构建新生态,在新需求推动下,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商、资源提供商、电商、物流等需要更深入的整合,实现业务对接、数据共建共享。新平台需要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可扩展的开发者平台,通过OAuth协议提供丰富的API,连接上游(出版社、资源商)、中游(书商、第三方服务商),到最终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完善服务体系。
        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搭建精准推荐知识服务体系,联合高校图书馆共享自主可控、协同共创的合作理念,以优质海量的出版资源作为价值核心,打破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不平衡,以图书馆为切入点,助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
        “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将是超智慧、强人工智能的“一个会猜想的图书馆,一个懂你心思的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应用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国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2):124-125,149.
[2]张清华.BIM、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9):49-51.
[3]汪艳玲,薛继红.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之图书馆智慧门户的建设[J].兰台内外,2019(25):60-62.
[4]许天才,魏群义,张洁.需求驱动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7,37(07):17-21.
[5]程焕文,潘燕桃,张靖.图书馆权利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38.
【6】杨新涯,魏群义,许天才,罗丽.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7(7):2-8.
作者简介:司苗苗(1985-),女,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