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媒体技术开始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还可以为其他学科及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社会对不同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站在宏观发展角度,将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相结合,以新媒体为背景,对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播音主持,新媒体背景
目前,各种新媒体技术和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媒体行业为了自身进一步发展和稳定运营,应积极利用不同的媒体技术,其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要。新媒体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给播音主持的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该行业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个行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充分考虑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要以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实现专业技能和水平提高为基础, 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各大学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战略比较传统和落后。由此可见,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战略和教学模式,现有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高校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采取创新的教学战略。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引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为社会服务
一、新媒体教学信息传播的特点
(1)随时互动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更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各种新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的传播开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以前的单向传播转向现在的读者传播。完成制作前期信息后,可以在信息现场直接进行有效的直播。这种直播形式对媒体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应根据节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该专业人才应该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播音能力,更好地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2)信息的共享性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各种信息开始有效地传达和共享,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信息传播相关的知识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在播出相同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媒体所占的观点不同,报道方式大不相同,不需要播音主持人专业的学生来让自己报道的信息实际展示所有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员工要积极控制个人感情,确保客观公正的信息广播及信息共享。
(3)个性以及平民化的特点
为了真正满足观众的个性化和多种需求,媒体行业首先要集中精力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才能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要求。其次,在传播以前的信息时,大部分以公共人物的信息传播为主,但目前平民不仅是信息接收人,也是信息发布主体,平民发布信息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民这一类型的传播主体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播音主持专业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已有300余所,这些高校确实为传媒业提供了很多优秀人才,但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1)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我国高校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过程中,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更新延迟,没有根据时代对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引入新的教育内容,现有的教育内容无法再与时代同步,各大电视台积极创办了其他新节目,同时,新兴的节目类型也大量出现。为了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很多播音员和主持人开始有效地尝试自己的风格。
在新形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内容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更新,但可以结合具体的面对面采访,看到很多高校在该专业开设过程中使用的教科书内容非常落后,同时与学生联系较少,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多学习压力,个人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教育模式和教材内容不仅浪费了各种教育资源,而且对该专业人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专业的师资力量结构复杂
目前,学生报考各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热度越来越高,各大学该系的教职员工也越来越多。但是,为了播音主持专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现有专业教师的总数不能满足该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类似专业教师在研修后直接在播音主持专业授课。这些教师以前已经有过相关的教学经验,但还没有具体的专业理论。其次,部分高校直接招聘在电视台工作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教职人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个人的理论知识还不完善,系统性强。最后,学校可以直接聘请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成为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实践经验,刚毕业的教师都很难满足相应的要求。这严重影响了播音主持人专业教育活动的正常发展。
三、播音主持专业新媒体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要求,对从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现阶段,为了解决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1)改变传统教材的固化方式
我国大部分大学在播音主持专业设置过程中,将在大三两个学期内直接安排与播音主持及广播播音主持进行相关的课程,现有教材中还有很多课程。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设置教材时,学校可以立足于电视和广播的具体局限性,有效地弥补两者的不足,并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设置。例如,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可以专门说明相关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麦克风前和摄像机前的具体表达形式,经过事前的专业训练和教育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播音的其他表达形式。目前,国家越来越关注媒体产业的发展,电视广播对节目的服务质量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结合这些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突破和改善。
(2)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广播主持人可以表达,还需要具备撰写稿子、编辑计划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通过学生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节目规划、采访、后期制作的过程。教师应适当利用经济激励措施,激发学生一定要追赶的潜力,在技术竞争中对自己有更全面的了解,改善不足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补习课程拓展学生视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新媒体背景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民办高校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顺应当今媒体发展趋势,开展积极全面的播音主持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培养适应新媒体背景的播音主持人。
四、结语
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大学结合新媒体开发的实际要求,开始不断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概念。主动有效突破传统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各种缺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的成果机会。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确保个人实现全方位增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婷婷.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4:152-152.
[2]李诗涵.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59-60.
[3]陈佳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10-112.
[4]王杨.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7:163-165.
[5]杨柳英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的创新模式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65+73.
[6]刘舒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