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晓
湖南省衡东县洋塘完全小学 421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具有生活化特征,教师更乐于借助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水平。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初步具备数学理解力,但是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数学教学还要尝试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建立生活与数学教学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化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生活化教学;优化措施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总结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原则,构建科学的数学教学体系,促进三年级小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价值
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新奇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挥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融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出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数学生活化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涵盖了各方面的内容,需要将数学进行生活化的建设,刺激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乐趣,推动学生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内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1.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出发,强调配置符合三年级小学生需求的数学学习资源,按照以人本的基本理念组织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切实调动三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教学生活化还要从三年级小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水平出发,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消除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采用实践化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方式,着力构建科学化教学活动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数学教学生活化还要具有实践性,组织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试错或反复演练的空间,从而推动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生活化教学应当保持课堂内外的紧密联系,重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搭建课堂内外的紧密桥梁,通过课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内数字知识,进一步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促进学生主动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要从课内向课外转型,构建良好的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环境。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化措施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数学教学应当具有生活化的特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基于生活进行数学现象的探索,自主开展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很多数学教师仅以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
为了降低数学教学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应当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欲望。将抽象死板的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好奇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三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将数学解题方法灵活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感,打破传统数学解题思维模式造成的限制。生活化的实践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获得攻克生活问题的喜悦,推动学生进一步向高难度的数学问题挑战。例如,教师组织开展一些课堂数学游戏,可以通过学生小组互动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将较难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应用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圆的认识》教学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篮球、足球、天空中的太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生活圆形,调动学生观察意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圆形成深刻的认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点。数学的乐趣应当在书本之外,需要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例如,在《余数》教学时,让学生回想跟随父母买东西情境,教师展示例题,妈妈买了7颗果冻,一共拿出一张10元和一张5元的纸币,这时售货员找零1元钱,提问学生多少钱一颗果冻,由此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促进专业性词语转换
三年级涉及的数学概念、定理与知识点明显增多,数学学科各章节联系更紧密,有的小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拗口的数学概念,不能弄懂数学公式,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含义,没能使用正确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还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用生活中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数学教学,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学习突破口。数学教学生活化应当具备化繁为简、化单为易、化枯燥为生动的特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术语转变成学生能理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学心理。从教师的角度讲,专业词语更具有严谨性,但是三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语言理解力相对较低,过多的学术词汇往往让学生力不从心,无法记住教师讲授的内容。例如,在数学单位认知教学时,教师可以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到操场上量出500米的距离,让其了解500米的概念,并且让学生自己测量一步大约是多少距离,考虑一下要到达500米需要走多少步,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结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推动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术语的简化进一步活化了数学课堂,可以实现通俗易懂的数学教学,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
3.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与三年级数学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小学三年级加减法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追逐游戏、分苹果、超市购买场景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定义,促进学生对加减法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的真正含义,达到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数学公式的效果。情境教学是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且有助于优化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意义。
结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可以降低数学教学的抽象,构建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还发构建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开展趣味性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将数学领域的抽象术语形象化,这样才能体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欢.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南北桥,2017(9).
[2]林秀媚.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7(7).
[3]陈庆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