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乔薇
[导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且有序创新,这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乔薇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且有序创新,这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受到了广大社会和人民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需求和重要性以及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应试教育方式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为培养出学习成绩优秀、科学实践能力强和具备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需求和重要性
1.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科学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教育工作开展        过程中,教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的教育技术在科学实践课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课程紧密结合,从整体上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从多方面优化自身,通过科学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促进学生科学实践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另外,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也是社会实践的外在要求,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小学课程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关注生活,同时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当中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1.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然要创新课程,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实际的科学课程教学        情况来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对学生从科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科学现象有积极意义。小学生思维尚不成熟,开展科学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将科学知识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科学课程知识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科学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2.1 增加课后科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遇
除了增加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时间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在课后进行科学探究,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科学实践潜力。
        例如,在完成《阳光下的影子》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到操场边或草原上来进行新一轮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组合和带领学生离开小小的教室,让学生出去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从而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室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他们自己的影子,让学生自主思考:“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随着人体的移动影子的长度、宽度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充分地发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面自由地翱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再如,在教学《制作植物标本》这一课之后,教室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植物标本。然后,为了充分地提高学生对科学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交上来的植物标本进行评选,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植物标本进行传阅和展示。此外,授课教室也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或者出资送给这些优秀的学生一些小礼物,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科学实践探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2 分组科学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科学实践教学内容的        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科学实践活动当中,从而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水平。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积极培养,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浮与沉》的课程时,为让学生了解浮沉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实践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优化。实践探究活动中可以开展以“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一边为学生讲述科学知识,一边为学生演示科学实验,将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入水底,然后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让橡皮泥浮起来,或是通过对橡皮泥添加盐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操作,从而知道怎样让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样的实验和学生直接看书得到的结论会有很大区别。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并从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水平。
2.3 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善的交流也很重要,和学生一起探索科学、发现科学、深入科学。打造一个舒缓、自由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使学生自身思维更加开放。除了引导学生以及和学生共同参与之外,良好的思维交流还包括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实际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地进行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交换不同意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实现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查询种子发芽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自带种子和相关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播种豆子的作业,让学生观察豆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种植的豆子带到学校让大家共同观察。这样边动手、边观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些基础层面得到强化,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学习发展。只有对科学实践教学展开研究分析,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的良好落实上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标.STEM教育理念与小学科学有效融合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20(16):35-36.
[2]傅小欢.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实践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