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课内外教学中指导及考查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8期   作者:梁东霞 张敏
[导读] 我国的义务教育提倡学生“整本书阅读”
         梁东霞  张敏
         安阳市第七中学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摘要】我国的义务教育提倡学生“整本书阅读”。学生“整本书阅读”可以为他们自己提供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阶段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全书阅读”阅读指导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阅读和考查;整本书阅读;课内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一个人精神发育的意义。受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也出现了碎片化、表面化、无序化的现象。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两翼,不可缺少。课内外阅读都要成为一门课程,有计划、有战略意义地推进。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教学,必须推进“整本书阅读”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锻炼学生的思维。但目前阅读教育受网络、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效果不好。在此基础上,分析“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现状,讨论为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应采取的课内外教学策略。
        一、“读整本书”阅读现状
        (一)阅读呈碎片化
        学生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阅读过度碎片化的现象。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微信、微博、网络信息等阅读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内容大部分比较随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学生们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力弱,对这方面的问题不太了解。往往篇幅长的文章,太难理解,认为“读整本书”更不可能,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呈表面化
        有些学生喜欢读大量的课外书,期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实际阅读中,学生们在打开书的时候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但读完书后,学生的脑袋里空空的,似乎什么都没学到。这种阅读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看到的内容没有深思熟虑,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只背喜欢的词组,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学生自己也不能从书中得到灵感,所以阅读过于表面化,无法对阅读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种读书状态属于没有效果的学习状态。即使花很多时间阅读,最终也不会成为有很多知识储备的学者,而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书呆子”。
        (三)造成这种阅读现状的原因
        出现这种阅读现状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教师都没有真正掌握学阅读技巧。第一,学生自己想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学霸形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读书。这种方法即使自己得了高分,也不能在超越学校后有很高的学识素养和能力。发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第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盲目要求自己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所以给孩子买各种练习和资料会让很多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很多父母也不支持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所以没有很多时间思考课外阅读。第三,教师的教育方式问题。很多教师期末会给学生留下简单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自己读,后面没有总结和反馈。而且,在有关名著的考试问题方面,很多教师大部分都进行压迫,将自己总结的考试问题类型归纳起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效果不佳。
        二、“整本书阅读”课内外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悬念
        教师要掌握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用给学生写评书的方式讲故事,发表精彩的演讲后,要以“想知道结果怎么样,请翻XXX书”这样的形式结束。以这种方式为学生设置悬念,演讲和结局要正确连接,慎重选择演讲的片段。另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精彩的电影作品片段,创造吸引学生的情况,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觉地翻阅书籍,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
        (二)举办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展示、活泼的特点,阅读方法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内外教学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举办读书活动,如故事会、读书会、讨论会等。通过举办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自我表达,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尝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提高。


(三)课内外阅读内容链接互通
        “课外阅读”链接“课堂内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所有与教材正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都需要教师启发、打分、带领学生、扩大阅读、扩大阅读。比如学生学完《再塑生命的人》,就指导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励学生学完《社戏》后读《呐喊》等。链接“课堂内阅读”可以实现“篇”和“篇”的联系,“篇”和“本”的相互作用。“教材”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窗口,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课堂内外的阅读链接,可以打破篇和篇的壁垒,实现篇和本的融合。
        (四)完善评价方法
        很多学校通过考试完成对学生阅读的评价,通过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学生的阅读比较被动,长远来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下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方法的改进,动员学生对阅读的自主性。比如在板报上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即展示评价。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情表现为读后感、精彩的段落仿造、名言警句摘抄等,展览将在阅读抄写员中展示,展示前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投稿,学生作品发表后,学生本身就会获得成就的喜悦。
         (五)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准确的指导,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广泛阅读也很好,但要有选择性地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所以教师要对阅读书籍的选择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推荐书籍,提出与阅读相关的建议,提出思考主题,准确地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推荐阅读童话故事、散文、诗歌等书籍,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计划。
        三、考查策略
        整本书阅读命题取向要着眼“整、本”两字。“新课改”反映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对整本书的考察命题方向要反映“全部,本”,不能是破碎、零碎、压缩的知识考试。“交叉、联合、使用”一词是命题方式的体现,也是多文本命题选择特征的体现。命题的主题点,主要集中在整本书上,避免孤立和零散的细节。而且要能反映语文核心素养考试的方向。注意整本书反映的文化取向命题,是整本书阅读命题“整体”的另一个内涵。命题尽可能选择整本书的文本作为命题资料,考试题要在文本阅读中做,不能只在题干中凭空设定题目。
        四、结语
        综上可知,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原,实际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悬念、举办活动、完善评价方法等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阅读内容加以丰富。
        [参考文献]
        [1]王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000(011):P.17-17.   
        [2]崔娟.谈小学高年级整本书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1):896-897.
        [3]彭颖贤.连接课内外激趣乐阅读——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例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00(010):P.18-18.
        [4]武国荣.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1):167.
        [5]]朱启润.整本书阅读理念下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000(014):36-37.
        [6]刘长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中读整本书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2019,000(009):36-38.
        [7]朱莎.浅谈"整本书阅读"在高考中的考查[J].信息周刊,2019,000(027):1-1
        [8]]蒋霞.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以《红楼梦》为例[J].语文建设,2018,No.388(16):62-65.
课题编号:ayjky20013
课题名称:整本书阅读在课内外教学中指导及考查策略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