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星
镇江技师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物流行业正快速崛起,与其自相矛盾的是物流优质人才极为稀缺,对于中职院校而言,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有助于缓解当下市场企业物流人才的压力,但其自身条件限制了学生质量,改变当下现状,满足社会刚需。因此,本文就当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引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其实际办学过程之中,依旧存在不能顶岗工作的现象,大多数企业对于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并不满意,改变当下现状,满足行业所需,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专业设置依据用工需求决定,依据市场所需以及市场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一、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起的学科,由于其在国内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关于此学科的具体教学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物流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对其进行深入挖掘。除此之外,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其更加注重实操能力,大多数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这就让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计划无法进行有效执行。现如今,物流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实操能力较强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优质物流人才愈加受到企业的青睐有加。许多中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仿佛鸡肋专业,越想既想将其办好,却不愿意在薄弱的师资力量上做出改变,因此,输入社会的学生综合素养较为低下,同时实操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满足当下社会所需。总而言之,现行社会下,中职院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受师资力量薄弱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与社会用人需求成反比。
(二)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现如今,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实际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之中,其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教学理念相对过于陈旧,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发展所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流已经成为企业产品流通于市场的重要工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时,产品的高速流转对物流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落后传统的教学理念依旧伴随课堂左右,与现行社会市场发展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如,一些学校中,教师将本应进行动手实操的教学内容放在教授理论的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此兴致缺缺,从而丧失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中职院校明显缺乏较为规范的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帮助,帮助其遵循行业规范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对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进行限制。
二、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师资力量加强
对于教学质量而言,师资力量水平是其重要核心以及灵魂,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以及生存。因此,构建物流管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建造一支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实际开展一体化教学,需拥有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教师。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增强师资力量,需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学校教授物流学科教师进入企业到与自身相关的领域进行为期一月的顶岗实习,锻炼实操能力,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其次,中职院校需要加大招聘力度,提升人才待遇,吸引愈加多的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加入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
(二)推动校企合作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不管是从培养人才机制还是专业化教学的要求,并且将实践作为物流教学中心内容,开展一体化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训教学,经费较为充足的院校,可以建造一个物流实验室,购买实验设备,与市场进行紧密联系。对于经费不够充裕的中职院校,其需与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弥补资源的短缺。中职院校需在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建设人才实训的基地,对企业内现有的设备进行利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产业转型的背景之下,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优质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企业用工紧张问题,同时为物流企业输送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双赢[1]。
(三)优化教学内容
开战一体化教学,在其教学模式之下对物流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专项知识以及综合知识。对于基础知识而言,其作为专业理论的基础,是实际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其中包含了货位认识、5s管理等,对于专项知识而言,其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通过将各人物要点进行拆分,并且将其进行汇总,使之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以及任务,主要对物流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掌握。对于综合知识而言,其是在上述两种知识的基础之上,多名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扮演各不相同的角色,独立完成一系列制定的具体操作流程。通过层层递进,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由表及里、自然而言的完成所学知识的过渡,在具体实践过程之中,学会运用知识,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实际的物流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对德国双元制教学适当借鉴,其核心在于理论与实际二者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方法之中相对成功的典范。与此同时,具体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还要按照行为导向法井然有序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因此,开展一体化教学,在其教学模式之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扬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愈加丰富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渠道,让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得以提升。总而言之,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一体化教学,需使用愈加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推陈致新,不断完善教育目标,实现中职院校的多元化发展[2]。
结语:综上所述,推广一体化教学,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学生掌握实操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紧密结合,培养中职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一体化教学想达到预期,不能仅靠先进的实验设施,以及所有课程进行改革,都需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由此可见,抓住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保证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枫. 中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 活力, 2011(8):82-82.
[2]黄军梅, 王冰. 浅谈中职教育物流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 经营管理者, 2013(25):361.
杨卫星,男,汉族,籍贯:镇江市,生于:1970-04-26,工作单位:镇江技师学院,单位省市:江苏省镇江市,单位邮编212000,职称:高级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