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丙瑞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带领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放在教学计划的重要位置上,以达到师生相互配合、打造出全新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共创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为此笔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情景”这三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情景
现如今仍存在小学数学教师运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现象,以此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为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探索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之处,增强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并且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产生数学课程的主导意识,与此同时还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以“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教学情景”这三方面为立足点,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一、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材实际
要想从根本意义上转变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就要从教师的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是转变数学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想基础,因此我采取相应举措,从教材出发转变以往仅带领学生深入解析教材内容的陈旧教学观念,探索数学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重叠的部分,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相关数学专业知识。例如:我在准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结合书本中包含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将四边形转化为矩形,为了向学生展示这一变化过程,我找到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伸缩衣架”,这种衣架能够从平行四边形通过外力拉伸变成长方形。因此,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老师在讲台上为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的变化过程,老师说道:“同学们注意我手中的物品,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是什么。”同学们观察后齐声回答:“伸缩衣架!”老师紧接着说道:“是的,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讲有些抽象,其实我们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将其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来理解。”老师边说边将衣架由四边形拉伸为矩形,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同面积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梯形并说道:“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可以看出,要想将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我们就要将直角三角形移动到梯形非直角边的一边,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我们可以看出长方形宽为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长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由此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引导学生将抽象问题简单化,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数学抽象问题。
二、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课堂中心
现如今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以“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方式作为主要授课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有计划性学习新课内容,但是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将课堂的中心位置由自身转移至学生,根据这一想法采取相应举措,例如:我在教授“体积与容积”这一课程内容时,要求学生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体积与容积的基础概念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查询并带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总,老师再以其中一组同学的讨论内容举例说明,该组中一位成员在讨论中首先说道:“我查询的相关内容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另一位同学接着补充说明:“我来举例说明,在房间内,鱼缸所占房间大小就是鱼缸的体积;鱼缸内能够盛得下多少水就是鱼缸的容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讨论自行理解概念的含义,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除了概念,我还在授课过程中设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针对物体体积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在了解体积的概念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假设将一团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将其捏成正方体,那么这两个物体哪个体积更大呢?大家可以讨论然后分享答案。”同学们进入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用画图的方式解答,有的同学则利用橡皮泥实物进行当场实验,在讨论过后其中一组的成员率先分享答案:“我们组通过用橡皮泥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体积是一样大的,因为虽然其形状改变了,但是体积未变。”
三、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的助推剂,教师应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所以以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探寻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关联之处,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调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从而找到数学知识中潜在的趣味性。我采取相应举措,例如:我在教授“这月我当家”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来统计一个月中家庭各项支出占据总支出的百分比,学生完成这项操作需要与家人配合,我还要求学生在统计完成后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带到课堂中分享给大家,教学过程中以其中一位同学分享内容举例,课上该同学走上讲台进行分享:“我为了统计家庭各项支出具体情况,将各项支出内容汇总到表格中,咨询妈妈每项支出的花销,求出各项支出花销的总和便是这个月我们家总共的花销,要想知道单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要用单项支出除以总支出,得出的数字乘以100就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比如我们家这个月的食品支出是1000元,经过求和得出家庭总支出为4000元,那么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计算过程为‘1000除以4000乘以100等于25’因此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为25%。”在认真听完学生的分享后点评道:“这位同学将统计过程阐述得非常到位,计算过程也相当清晰,非常棒。”老师为学生搭建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在场景中结合书本知识充分体验,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引导其在活动中讨论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导权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主人公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则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使其在参与中挖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此才能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高效对话、深度参与”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QYKT2019-117。
参考文献:
【1】王娜婷,吕纬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7(5):124-125.
【2】林建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优化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271-00271.